胡杨林社区-澜蓝兰岚-个人文章

青春的泊位--与你同行

澜蓝兰岚
2005-08-25 08:53   收藏:0 回复:2 点击:945

    前言:我是一个80年代出生的任性的孩子。6年前初识《湖北电力报》,就一直在这个摇篮里成长。报社的老师总是善于用“显微镜”发现微弱的亮点,也善于用“放大镜”来激发信心。于是,我这棵本来不太坚强的苗,也侥幸存活下来,更因电力报弃理从文。
  
   在报纸走过20年之时,最想对她说一句话:下一个二十年,愿与你继续同行。
  
  
  《青春的泊位》
  
   第一次触报是在六年前。
  
   那时,我还是稚嫩的学生,学校办了一个新闻培训班,邀请《湖北电力报》的创始人蓝果长、当时的报社社长李湘等老师讲课。那是我第一次感受报人的现身说法,以前学的五W、新闻背景等书本知识忽然变得鲜活起来。“新闻不仅要充当喉舌来传声,还要充当头脑来引导思考。”思考的深度与高度,这就是新闻的魅力么?这句话深深地浸入我的骨髓,直到今天仍然警醒。
  
   每个学员都要交习作,我采写的通讯是关于两个中专生在西藏的所见所感。那是我第一次做采访,在晚自习时间,在两个师兄教室的窗外,翻读他们的日记,倾听他们的讲述,我被50多天、3000多里的苦行僧似的行程感动着,有强烈的冲动要把他们的经历记录下来,与别人分享。正是那一篇《走向神奇的西部》被评为“最具新闻眼”的习作,让我与电力报第一次亲密接触,也正是第一次采访把生硬的理论变成一幅绚丽的图画,在我面前开启了一扇憧憬的窗。
  
   之后,偶尔写些文字,也偶尔有变成铅字的惊喜。我知道,报纸的版面很有限,可在这块稀缺的资源中,报纸总是慷慨地将机会给予那些刚刚开始尝试,却执著并热爱文字的人,给予那些稚气未脱、腰板未直、有点儿胆怯、有点儿迷茫的人。这样一个留给青春的泊位,让我这样的初学者多了勇气和信心,对那些尚显粗浅的文字有了更多的期待,并学会新的视角和新的思维。
  
   而更幸运的是,今年我有机会师从马宪伟老师,向这位湖北电力十佳记者的首席记者学习新闻写作。马老师有独特的思维,一个简单的现象在他手中却能变成精彩的头条新闻,这样一眼洞悉本质、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术”绝非侥幸,是他20年经济理论的支撑、实践经验的丰富、表述文字的规范。马老师的文字功夫让我望其项背,敬业精神也令人钦佩。相处半年多,很少看到他正常休息,即使是岳父去世、即使是病得咳出了血,他仍然坚守岗位。
  
   在报社,还有很多人和马老师一样,有强烈的职业敏感和敬业精神。今年11月8日,是第五个记者节。许晓平、杨亚西、龚建民三位前辈到孝感来采访红马甲的推广情况。兵分两路,我随许、龚两位老师去孝南西河供电所采访。当时,红马甲队员正在一家农户抢修,一个邻居由衷赞道:“过去停电了叫祖宗,现在停电了一个电话供电所就来了人。”许老师赶紧把这话记下,对我说:“新闻是在生活里发现,群众的语言就是这么鲜活。”采访,是一名记者的职责,纵使在他们的节日里,这个职责也未忘记。他们就用这样的方式度过了自己的节日。
  
   以前对记者这个职业还只是觉得好奇,可真正让我也感到记者的责任,还是第一次暗访的经历。那天,小舟编辑打来电话,说要做一个废品回收站的暗访,调查被盗电力设施的销赃渠道,问我想不想尝试一下。听着觉得兴奋,我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什么事情都会有第一次的。我进了第一家回收站,准确地说,那只是一个封闭的、窄窄的过道,里面堆着报纸、麻袋,灰尘的颗粒悬浮在空气里,没有灯光。我佯装有一批电缆出手,问老板怎么收。当时,觉得蛮紧张的,好像自己真做什么坏事了。幸亏在暗暗的光线下,那老板并看不到我的窘状,并没有生疑。可暗访的初体验也早早收场。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再去另几家时,我底气足了,心里也不再紧张,话也多了起来,还与回收站的老板周旋起来,果然有人暗示随便找单位盖个章,电缆就可以收。听到这样的话,仿佛找到漏洞一样,有一点小小的得意。后来与流动“三轮”攀谈时,却发现更多的猫腻。他们毫不避讳地收购电力器材,我只觉得惋惜与悲哀,真的是无知者无畏吗?一点蝇头小利,有了销赃的市场,趋使“黑手”伸向国家财产。回收站的100块钱废品,造成的损失又该怎么估量呢?
  
   这时,我感到,引起社会的关注,唤醒沉睡的良知,或许就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沉甸甸的责任。
  
   《湖北电力报》走过二十年,她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在记忆中,她就是一捧温度、一种情怀、一颗信念、一股力量、一份慷慨。
  
   在冬天的体温中,我又听到春天的脚步。
  
   相信多年以后,很多人会和我一样记得,曾经有一个温暖的港湾让青春停泊。
  
  
  2004.12.20
原创[文.浮生杂记]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