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方央-个人文章】
病中轶事
□ 方央
2005-09-03 08:56
收藏:0
回复:3
点击:4891
大凡得了病去医院治疗,总是免不了有一番胡思乱想,我也不例外,于是,就有了这篇《病中轶事》。
2005年的8月30日,没来由的,我发现身体有点懒懒的。摸摸头,有点微微的热。有病非小事,可大养亦可小治,看来明天得去医院走一趟了。
晚上,我坐在电脑前,一边在网上闲逛,一边就在寻思去哪个医院比较合适。记得曾经在报纸上见过一篇本市的《医院费用之比较》。治疗同样的一种病,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标准,隐约记得是有30%的误差。
我给自己选择了一家民办的股份制医院,其因是这家医院的环境比较好,在广告中被称之为专家医院。况且我在这家医院办理过会员卡,可在药品上享受9折优惠。
曾在直属事业单位的医院看过病,饱受过得病之辛苦,看病之艰难。如医院是按照市政府规定的时间上、下班,而早上八点整,医生才会提着早点急吼吼地赶到。这时,不论你的时间有多急,你的病痛的有多厉害,你就得老老实实地站在旁边,看着医生慢慢地把早点吃完,等他优雅地去洗个手,再把抹布在看病的桌子上来回地过几招,这时,你才能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病历递过去,等待他的询问。
专家医院就是不一样,连早上班的时间也比一般的医院早。我是七点四十分到达医院的,本想是排个早队挂号的。可人家专家就是没有排队的拥挤,没有一般的事业单位医院的清规戒律,连挂号费也就是一元,心里就不由得一阵暗喜。就拿我父亲曾经就医的那家医院来说,普通的挂号费是3元,挂急诊是5元,挂副主任医师是6.5元,挂主任医师是8元。
刚等我挂完号,旁边一穿粉红色服装的导医护士就走过来了,笑容可亲地接过我手中的挂号单,说是带我去看医生。走到二楼,一看医生已经在开始诊断病人,导医护士让我在门外先等一会,并从走廊上摆放的饮水机中给我递过来一杯水。
医生是一位年已60多的女性,估计是来发挥余热的。导医护士在旁边告诉我,这位是某主任。某主任拿过我的病历翻了翻,因我那病历上记载不多,就反客为主地问我得的是什么病。我哑然一笑,告诉她:我早上还喝了一杯牛奶,吃了两片面包,茶饭可进,可见不是相思病。我现在能完整地和你对话,神志清醒,可见也不是精神病。
某主任一楞,就让我介绍病症。我想,你要是早这样问,不就进入了主题?看来,医生也并非是年龄越大就经验丰富,起码是在反应上比我慢了半拍。
听我介绍完病症,某主任就说,你得先去化验血。我不大明白地问医生,化验血不是要求不吃早点吗?某主任又是一楞,喏喏地告诉我,你这病症不受这限制的,并给我开了化验单,随手就把化验单交给导医护士,说是让她代我去交费,让我就在这里等着。
我告诉医生,我想用医保卡,我记得看门诊是可以刷卡的。
某主任就让导医护士带我下楼,我礼貌地告诉她,我知道划价的地方,可她依然是不管不顾地随我下了楼。事后我才知道,导医护士的职责就是对病人“严防死守,”因为有些病人,也许是带的费用不够,或者是觉得价格偏高,往往就带着诊断单直接去药店购药了,而专家医院是不允许资源共享或者是外流的。
我递出会员卡划价,又递过我的医保卡交费。在化验的窗口等了大约有10来分钟,取出化验结果,再随着导医护士上楼。
某主任接过我的化验单,神情顿时变得庄重严肃。她告诉我,我感冒是因为血液中有炎症,需要有三天的输液和两天的辅助治疗。我就问,这辅助治疗的效果如何?一次的费用是多少?某主任不紧不慢地告诉我,辅助治疗分三个项目,两次即可达到治疗效果,一次的综合费用是600多元。我一想,加上输液的费用,这两次不就得1400多元?于是,我就想到了转嫁风险,就问,这辅助治疗是不是属于医保范围?得到的回答是属于医保范围。我就说,那我申请住院治疗,费用就不属于门诊范围,而可以按照正常的规定报销一部分了。
某主任这次的反应特快,她循循教导我:两次不就是1400多元吗?如果你住医治疗,一次的门槛费是500元,再除去你的工资标准,最多也就报销100多元。
我想了一下,也是这个道理,为了100多元,留下个住院的记录不值,于是就大义懔然地随着导医护士去交费。
医保卡上的钱显然是不够了,我摸摸钱夹,一看没有带这么多的钱,好在我一直想通过刷银联卡去中大奖,就拿出卡潇洒地一刷。嘿,这现代通讯就是方便,我刚刷完卡,手机的信息提示音《朋友,别哭》就响了。摸出一看,明明白白地有几行字:贵卡于08月31日08时11分发生一笔人民币1572.30元的消费交易,若有疑问,请迅速电95555。好家伙,1572.30元一下子就跑了,我虽然没有经历一张张数钱的切肤之痛,可《朋友,别哭》还真的让我欲哭无泪。有句话说的好,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有病,我算是有体会了。
交完费,现在是轮到我去体会1572.30元的消费享受了。
辅助治疗分别是在三个房间,导医护士提醒我,如果是赶时间,可以边输液边治疗,我当然是痛快地答应了。
我躺在病床上,边输液边进行辅助治疗。为消磨时间,我让导医护士递过一本《青年文摘》。随手一翻,就是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其实,这文章以前就多次看过,可一旦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看,就难免触景生情了。刚看了几行,我的眼泪就刷刷地流下来了,害得医生一头雾水地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只好回答,你继续治疗,我是看书看的呢。可我越是不想去看,偏偏就越想去看。张洁的这篇文章,是在怀念她已去世的母亲。我母亲健在,按说是不关文章的事。可我就是不能自已,直到看的嚎啕大哭,害得医生也停止了治疗,说是还没有见过,看书会哭成这样的人。
其实,我分明知道,在那一刻,我作为一个女人,是想到了许多。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很坚强的,在家人有病的时候,我总是一马当先地带他们去看,给他们提供各种方便。我以为自己可以坦然去面对生病这样的常事,却是发现自己内心原来是那样的脆弱,也是需要在生病时有人陪伴在旁边的。
三天的治疗就这样过去了,效果怎样我还不知道。我只是知道,这次看病,不光是我手上输液留下的紫斑未散和那1572.30元的消费记录,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自己性格中不为人知,有着脆弱的一面。
我又不甘心挨宰,找了个朋友咨询有关治疗的费用,人家回答的斩钉截铁:你那病,在我们医院治疗,最多也就800元不到。
我几乎是昏倒,想起来了某主任的那句话,才撑着没有让自己倒下去:你在超市买的衣服和在品牌店买的服装是有区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