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02 00:14:40 星期六 (文字般若)
晚上11点了,加班回到家,头重脚轻。忽然想听听音乐,在书柜中翻弄,不曾想却看到这样的曲名:高山流水,广陵散琴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萧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我的心一下子安静了。
我喜欢这些好听的曲名,喜欢它们不经意组成的文字格调,深感那是一种特殊的优美,特殊的文字般若。
我没有再听音乐。我开始安安静静地写日记。我敲下每一个曲名的时候,我以为,我是在和一种充满智慧的诗意的优雅相遇。
2005年07月03日 星期日 (雨天读书)
星期六。下午。我坐在度假村漂亮的小木屋里。屋外,是倾盆大雨。透过落地大玻璃窗,我看见大雨冲刷着走廊上木桌、木椅、木地板;看见银杏树、柿子树、黄桷树和成片的细竹林在风雨中摇曳。屋内,一杯碧绿的毛峰茶,时有时无的音乐,还有间或同事搓麻将时的轻声言语。
细节才是美的。这是我们热爱生活的理由。
我开始阅读米兰•昆德拉1996年秋完稿于法国的《认》。
“一个小酒店,在诺曼底海边一座小城里。他们偶然在一本导游书上发现的。珊达尔星期五晚上到,打算单独过一个夜晚,没有让-马克,他第二天中午左右来这里跟她会合……”
我喜欢这样的开头。有神秘的意味。像从前读《蝴蝶梦》,浑身的细胞都绷紧张,时时得担心——个伦敦口音的仆人突然站在人身后,礼貌地问道“Can I hap you?”——那种礼貌因为深不可测地冷,让人感到阴森。阴森让故事神秘,富有悬念。
《认》,不是一本轻松的书。它有着另一种“阴森”——珊达尔和让-马克是现代社会“男人”和“女人”的符号。至始至终,他们在对自己的精神、欲望、内心作着探询。他们做着不同的梦。在梦这个镜子中,自以为熟悉的人却“有另一副陌生人的面孔,这很残酷。这是不可承受的残酷。”不可承受却无法卸下,于是渴望“不见踪影”,只在内心生活。可是“在这样的世界一个人怎么可能逃脱监视消失踪影而不留痕迹?” 让-马克以为遗忘的“谈话”,却被高中同学F深深地记着;珊达尔一次次收到没有地址没有邮票的“信”,“信”复述着珊达尔生活的细节,“我像侦探一样跟踪您,您很美,非常美。”这样的“信”珊达尔不忍撕毁,总是“把信重新折了起来带回自己的房间。”在内心深处,珊达尔逼问自己,让自己不停地受到“刺激”、“膨胀”、“升华”,可在日常生活中,和“所有的女人们一样”,“显得很俗而且傻傻地女人气”,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提着自己的行李袋——“它是一种人为地加到您生活里的东西”。
雨越下越大。小木屋顶开始四处漏雨。打麻将的同事们,将桌子挪一挪,又忙不迭地继续。
我合上《认》。我只读了一部分,我已感觉到自己被米兰•昆德拉逼视地喘不过气儿了。我和珊达尔、让-马克一样,一样地被米兰•昆德拉深邃目光注视,无法不面对内心。这真是极富神秘的。因为,开启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意识到《认》能让人灵魂深处诞生一把梯子。
《认》的最后句子是这样写的——“我要让灯亮整整一夜。所有的夜。”
2005.07.04 23:09:51:(黄昏)
小河、水草、灰墨的鱼……
沙滩上几串浅浅的脚窝
一群黑泥鳅似的孩子
唱着歌刚刚离去
远方的风吹来
稻穗喷吐幽香
以透明的心情
和泥土交换着亲切的话语
弥漫在光韵的黄昏
我,站在河边
任清凉的水淌过脚脖
寻找,曾经萦绕手中的紫晶
人的剪影镀着金边
缤纷般时隐时现
闪烁热情之焰的锋犁
尖锐地划过我布满青藤的记忆
2005年07月06日 星期三 (不亦乐乎)
前天晚上,朋友请客,问:咱去那里、那里吃……话音未落,大家就嚷嚷:那里、那里太便宜了!朋友数了数人:嗯,还不错,女士们不少,得,我请你们去“私房菜”。小心噢,女士们,你们今天要被‘老男生跑堂’伺候了!
“私房菜”在成都浣花溪畔大石西路。
果然,全是老男生跑堂:四、五十岁,黑领结,腰缠紫绸红带,身板挺挺,态度温和,礼数周到,一个个像英国“大管家”,也像电影里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绅士,不经意间流动着一股苍劲的气势,啧啧,蛮讨人舒心的呀。我们几个女士,忽然变得安静了,每个人的眼神还都有了恰如其分的惊讶,招呼跑堂的声调也降低了许多,问询的语气中多了一些敬重。我看大厅正墙挺文化地镌刻着“私房新话”——“世上有公必有私,人间认情须认理。我为人人,乃执着于公理;人人为我,实情向于私情~~~”不待看两行,点的菜已陆续端了上来:“老虎菜”、“炒苦笋”、“炝锅鱼”、“私房腰柳”~~呵呵,七滋八味,麻辣鲜香,调动着我们大快朵颐的豪情,也算是雅趣与美味并重。请客的朋友向我们介绍:这些老男生跑堂,70%都是下岗工人,这些四、五十岁的人,尝过下岗滋味了,再就业就会特别珍惜,工作特卖劲。所以‘私房菜’的生意越来越好,都有分店了~~~
说的是那么个理儿。
要说,男人到了四、五十岁,没有一份可心的工作,生话不得意,特别容易落魄。落魄的中年男人是最让女人受不了的——那无法挺直的脊粱,带给女人的失望是摧残性、毁灭性的。一想到这啊,我就为眼前这些老男生跑堂感到欣慰,也敬重“私房菜”老板。尽管,老板有某种商业功利,可在客观上,他让很多中年男人活得硬硬朗朗,活得挺直了脊粱,也让我们这些女食客,过了把“眼瘾”。
“吃私房菜说私房话,不亦乐乎!”
2005年07月09日 星期三六 感慨
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充满了快意洒脱的生活形态。一眼半瞥,都是醉人风情,让你逸兴遄飞;随便吃点、喝点,都是心情;怎样享受,都意犹未尽。这样的城市,我是喜欢的。生命本就应该浓郁本色厚实。尘世乐趣,生色活现;白云苍狗,爱恋纠缠;诸般牵挂,人间情怀,直觉得满眼都是好。七宝楼台,本为神仙所居,高处不胜寒的地儿,没有重量的生活,迷恋世俗世情的凡人几个受得了?
有一个下小雨的日子,我撑着伞路过一个小巷,看见一个挨一个的小铺小店:三鲜包、饺子、葱油饼、豆腐脑、炸油条……两个少妇,站在自家的铺店门前,隔着小巷,隔着面前走过的路人,正在津津乐道:最喜欢拥着有太阳香气的铺盖睡觉啰。就等着出太阳了,咳呀,家家户户,好好晒晒铺盖,巴适得很——声音在幽静的小巷传得很远,让路人对小巷留下了温暖悠长的感觉。
土到极至便是雅。大雅是须有日常生活作托衬的,是要面向市俗的,面向人性和人的不完美的。然,对世俗,我们有爱,却不能有太馋的眼神。有一类作家,真有高超的艺术智性,写出生活的千万般风情,写尽大俗的万般热闹,写透人间世情世故——却分明又少有人间烟火气。一切世俗趣味作为本色被呈现出来,五色杂存,充沛丰盈,却又被提升,诗学的清辉无处不在。俗和雅矛盾统一。这样的作家是滚滚红尘中的拈花微笑,那样的文字,是经久不息的。
2005年07月10日 星期日 ( 读诗)
这几天感到特别累。读诗吧,读诗于我就是最好的休息。
“晚星带回来
曙光散布出去的一切
带回了绵羊带回了山羊
带回了牧童回到母亲身边”
这是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诗。
那时候的诗多么纯朴亲切,洋溢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气息,悠远宁静,没有半点云山雾罩。人心性深处单纯广阔,才能从太阳、黄昏、星辰、细雨中;从绵羊、山羊和牧童身上感受到善良、快乐、爱和幸福,既使冬天,也能朝着温暖前进。
读这样的诗,真是在体会没有杂质的呼吸。
(补记:萨福是公元前600年前后的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现存世的诗有600行。她热情洋溢的诗句残篇之所以能够幸存,是因为有些语法学家援引这些诗句来说明句法规则的论点,古代的灵柩曾用萨福的诗文作为殉葬品填充于内。古希腊人称萨福是“无以伦比的女诗人”,如同他们称荷马为“无以伦比的诗人”一样。柏拉图曾称:把萨福与九位缪斯女神相提并论当之无愧。学者们一直在不懈地努力恢复这位女诗人的名誉和她的影响。)
2005.07.12 22:16:06星期二 ( 瞎逛)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寻觅,想找到一个像631那样的论坛。不是631有多么好,只是我习惯了在那里。习惯了那里的朋友,那里的静寂,那里的争执,那里的气息。前前后后,我在那里呆了一年半,我在631写过一些不成熟的东东,很多朋友给予了我鼓励。这期间,我没有光顾过别的论坛。我不是一个特别喜欢热闹的人,但我是一个恋旧的人。我生活过的城市,我使用过的东西,我戴过的饰物等等,我都依恋,我都尽可能珍藏。所以啊,能有一个进出自如的像自个儿家一样的论坛,有一群秉性各异的朋友,随时写一点文字,帖上去和大家一起提点兴致,于我已是很大的满足。
不能去631,我就在外网上瞎逛。以下是我光顾过的论坛。有的我还算喜欢,有的并不喜欢。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喜欢不喜欢,好像已不重要了。因为,我会慢慢开始习惯这种瞎逛了。
http://www.my510.com/(胡扬林)
http://www.yyly8.com/index.asp(妖妖乐园)
http://www.suibi.net/bbs/index.asp(随笔杂文)
http://sos.tzhl.com/cgi-bin/leobbs.cgi(守望论坛)
http://www.17echo.com/cgi-bin/leobbs.cgi(今朝风华论坛)
http://www.gd-xmf.com/cgi-bin/lb5000/leobbs.cgi(七色风)
http://www.boofan.com/main.asp(不死鸟)
2005.07.14 23:26:48星期四 (游泳)
这几天迷恋游泳,日记也不想写了。
水碧绿。凝视,人的眼睛获得相当程度的愉悦。人不少,很难一气呵成、昂扬酣畅地游过瘾。游泳池里的孩子,玩着青涩的游戏,嬉戏欢闹,伸臂、划腿、打水仗,争胜呈才,真趣十足。水珠迸发,在阳光照耀下呈现细碎光泽。偶然观察常常会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有一个小伙儿,纠正女友的动作,十分耐心,一次次示范,一遍遍讲解。好几天了,女友依然不敢把头埋进水里,只是柔情婉媚地撤娇。看得人忍俊不禁,妙不可言。
温馨真美。
我游得很不好。但我喜欢独来独往。每次游泳,我心情都出奇地安静。所有精神乌托邦的东西全无踪影。人的身体全部沉浸在水中的时候,人的精神和心灵的感觉也是最轻松的。 (完成时间:2005.07.14 23:26:48)
2005年07月17日 星期日 (回忆)
生命有惯性,猛然一惊,即使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回忆——都是一种诗意。比如,我昨天下午在公园的水上乐园游泳,我呼吸着清甜的风,听着树梢中唧唧喳喳的鸟叫,感觉十分的亲切熟悉。忽然想起我已逝世的姥姥,迷离恍惚又那么真切。记得,阳光从窗口射进来,姥姥,为儿时的我梳头,为我扎上红色的蝴蝶结,为我的额头点上印度红痣。我看见了很多金色的尘埃,在不停地跳跃,至为炫目,光昌流丽……瞬间,过去的印象在我脑海里随意、自如进出,让我心里舒坦至极。那样的美只能长存记忆,只能闭目而思,很难娓娓道来。如今,姥姥已长眠。所有和姥姥在一起的日子都消失了,连同那红地板的房子。
人,为什么喜欢回忆?那些缤纷的闪烁着光泽的片片断断,为什么要从遥远的地方向我走近?我把头深深埋进碧绿的水里,我放松着身体,脑子里却一遍遍问自己。
回忆——让彼此牵挂的人啊灵魂能时时相遇,也激活着我们褪色的日常生活。
“有一天我们分手时/你对我说,不要消失在黑暗中,就靠近那灯光走/从此,我就习惯了靠近灯光;虽然再也听不到亲切的叮咛,还有恋恋的道别/但我还是,永远靠近着灯光……”(苏联小说《叶尔绍夫兄弟》)
姥姥:这样的诗,教会我对您、对生命充满感激。
2005年07月17日 星期日 (喜欢的一首诗)
生活太枯燥了,如果有一天能这样地话有多好(本贴由ycxf于2005-7-17 12:11:53在〖先锋大杂烩〗发表。
炒掉一切老板和工作
做一个无所事事的流浪者
开一辆足够结实的破车
将疯狂地摇滚放到最大
毫无目的地游荡在地球上
在每一个心仪的地方买一块地
盖一幢简单的草屋
种下满园的紫丁香
每天都仰躺在鲜花和阳光之间,
饮酒,酣睡,写诗,谱曲,狂歌,发呆
看星星,看日出,看渡船,看飞鸟
呆烦了
把地卖掉
开着破车
继续流浪
就这样
2005年07月18日 星期一 (星期一)
我也有星期一综合症。不就是星期六和星期日两天的时间不在工作岗位吗?星期一的早上竟如此让人不适应。不仅是我,办公室的每个人都不爱说话,大家默默地打扫卫生、烧花、沏茶、打开电脑。恹嗒嗒地,没有一点儿生气。
不喜欢自己这个样子。但却要调整自己的情绪。人,其实就是自己在不断调整自己。中午,我坐在电脑前写我的博客。我是昨天申请的。我在想,是不是应该离开胡扬林了?初来林子时,就是一幅可有可无的样子。一个月了,真的准备离开这里时,才发现已和这林子结下了感情。
屋外滴着小雨。睡不成午觉了。不过,下午上班时心情一定会好一些,可以安慰自己——本周已过了一天了。
2005年07月19日 星期二 ( 今天)
今天。一个特殊的日子。我自己知道。不多的几个亲人知道。
我会纪念这个日子。用特别的方式。我不说。几个亲人和我一起分享,分享愉快。
天气很好。散步。青草苦香。洁净了肺。想说很多的话,却变成了大口呼吸。
很多故事,生活真实的故事,酸甜苦辣,七滋八味。写下来,变了味。干脆不写。
挺好。
日期:2005年07月20日 星期三 (带着音乐上路)
我在收拾衣物。又要出发了。看见两年前写的一个帖。现在看,写得很做。唯一的一点,是挺契合今天的心情。贴出去吧。外出旅行,得有一段时间不能上网了。
“将长发盘起,将长及脚踝的丝裙锁进衣柜,又一次离家远行之前,只想让喜爱的音乐陪着上路。如今,能让自己一次次流泪的不正是音乐?音乐向孤独的我们表达着仁慈,教会我倾听。
无论是在北部湾渔场看涨潮的南中国海,还是在舟山群岛看太阳染红波涛;无论是在甘南贫瘠的小山村,还是在川西北的羌寨;无论是在青海塔尔寺听老喇嘛讲经,还是与八一表演队的试飞英雄一起欣赏晚霞中的红蜻蜓……我都因为突然听到绝尘的音乐而泪流满面。
那一刻你没法让自己不哭,那一刻忧伤入骨。音乐记载了我们的日子——那一刻的感动和美丽,让我们懂得:人和生活有那样多的可能性。。(2003年7月)”
这一次出发,我会守着大海的波涛听什么样的音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