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xiaoyan-个人文章】
茶的境界[转载]
□ xiaoyan
2005-09-05 18:09
收藏:1
回复:0
点击:4622
茶之水:其香如乡间,其甜似甘露,其润则清澈,其温淌人心。如此去形容也许太深奥;所谓茶,简言之,一种带有草香的水。这样去形容也许太草率、太物理化、太无情调。禅院中常有“和、敬、清、寂”四个书法大字。在静寂中沉入梦幻,在梦幻中潜回意识的底层。茶使人微熏,酒却让人陶醉;茶令人梦幻,酒却让人沉湎,说的便是意识。倒茶要浅浅的,倒酒要满满的,已是约定俗成。茶要浅,有个说法,叫十分的茶水容量,倒满七分,留的三分人情在;酒是热情而狂放的,自然要溢出杯碗,方显真诚与炽热。这不是说茶非得浅而酒非得满,茶浅酒满,说的却是境界。
《诗经》中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芥。”荼就是今天的茶。茶之为茶,茶叶至关重要。一千多年前的中国茶圣,在《茶经》的开篇写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在传说中,神农氏尝遍百草,一日之内中毒72次,偶然尝到茶叶才解了毒。从此,茶叶作为健身延年的“神草”而广为流传。唐代有个叫封演的人,在《封氏见闻记》中载:“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连,所在山积,色额甚多。”足见当时茶叶之兴盛。到了宋代更是旺盛。所以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总结。当然,汉民族的茶叶文化已有二千余年历史。有关茶叶的最早记载,为西汉时四川蒙顶茶。
在茶叶的发展里程中,逐渐形成了五大主要茶类。即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花茶:绿茶是清新芬芳的,西湖龙井是其代表。此茶淡而远,香而清,色绿,香郁,味醇,行美,价格当然也是不菲的。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佼佼者,以高香闻名,也可掺入牛奶,砂糖之类。冬日腹寒,可以红茶暖之。乌龙茶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茶类,它既有绿茶的清鲜幽香,又有红茶的浓郁醇香,有减肥,健美等功效。白茶,没有绿茶的碧翠,也不似红茶的浓黑,它以白色如银,汤色浅淡、素雅著称。花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茶叶经过酵花后,既不失茶的神韵,又增加了芬芳的花香,茶香花香相得益彰。至于称“茶”的衍生物更多,因不在本篇范围,故而略去。
好茶须要好水,水品贵在源清、味甘,质轻。陆羽认为,泡茶的水最好是山中乳泉,江中清流,然后才是井水。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记》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有个“敲冰煮水”的故事,说唐代高士王休,隐居在太白山中,一到冬天,溪水结冰,他就把冰敲开了取来煮茶,招待好朋友。“扫雪烹茶”之“扫”是细毛掸子:《红楼梦》里的妙玉用雪水沏茶请客。雪是从梅花瓣上掸下来的,埋在地下五年,见了最珍贵的客人,才取来喝。郑板桥的“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虽描述了劳苦贫病之人的至乐,却为名士品茶之风雅所在。
要冲泡好茶,好的茶具是万万少不了,宜兴的紫砂壶是茶具中的上品。王旭烽在其小说《南方有嘉木》中提到的曼生壶,是不可多得的珍品。使用好的茶具,就是把茶的色香味形冲泡出来。红茶宜用盖碗茶具,盖上茶盖,更多地留住茶香气。绿茶可用清澈的玻璃盏杯,好看翠绿的茶形和清醇的茶色。当然,如要上升到茶道之“闻香品茗”沏茶观,有人归结为十大要领,即讲究“色、香、味、形、水、具、时、温、烹、礼”。
其实,品茶也是有境界的:栊翠庵里的妙玉说,一杯是品,二杯是饮,三杯是饮驴;卢仝的“七碗茶”,喝得人“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颇有仙风道骨的真味;现代文学家周作人先生,在茶中品出“平淡、冲和”的审美意蕴,又带点儿涩涩的苦味,为此他还把自己的一部随笔集命名为《苦茶随笔》。说明茶这东西是人生“苦”与“乐”的物质代表。
闻香品茗之谈古论今,名言名篇则比比皆是,今亦小录数则于篇中或许多余,但对理解茶的一些理念兴许也是有一定价值的。归纳而言:品茶,可以是心手闲适,可以是披咏疲倦,也可以是窗明几净,抑或是风日晴和。其真谛并不是“茶、壶、盏、水、炉”本身,而是以它们作为载体,达到内心的平和、静谧与思过的目的。道家有言,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茶是万物之一,人也是万物之一,两者是平等的,都是自然的造化。茶与人的交融,茶便是人,人便是茶,这是一种极高又极纯净的世界。大象无形,大音稀声。故而茶人把天当房,拿地作床,把“物我两忘”作为品茶的最高的境界,这与茶只是茶,茶只是解渴润喉的饮品的观点有质的不同。观物不能观其表,要探其内在的质。茶这种物是与人的潜在意识沟通才体现其本质的。因此,可以说茶起着精神与物质间的沟通桥梁。
说到品茶,其实也未必非要强求茶识,未必定要配备特好的茶叶与茶具,未必非得做“茶人”不可,追求至极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世事纷繁芜杂,你只管携着赵州和尚的偈语,“且管吃茶去”,静静地沉下头来,做你想做的事,做你该做的事,便就领授到茶之平和精神的内核。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闲暇时邀三、五友人,或独处一室。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洒上几片茶叶,用新煮的沸水,缓缓地注入其中。先闻其香,再品其茗。那载沉载浮,绿袖长舞的情形,颇有冲和、静逸的“茶禅一味”的意境。如雅兴有余,用上适当好壶,则更可能“赏其型,握其温,啜其香,暖你心”。
茶说茗,杯说盏,水说甘;茶之境,茶之润,茶之淡雅与温馨而引发思绪的清新与涌动,也许正是茶的境界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