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bianyuann-个人文章

月到中秋

bianyuann
2005-09-18 16:48   收藏:1 回复:1 点击:4255

    从前天回家的路上,我就开始想爷爷和父亲了。所以一到家就给父亲打电话,问他和爷爷怎么过中秋节。父亲不慌不忙的在电话那头说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呗,语气平静的出奇,我反倒更加难受起来。
  
   今天整整一天,我都在记忆里搜寻着关于中秋、爷爷、父亲、母亲、妹妹和我的种种。
  
   我的家是极其普通的,和那个年代许许多多的家庭一样。记忆里的家和电影《孔雀》里边的家极其相似,以致于我在看《孔雀》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在看自己的童年,只不过主角换成了另外的一家人而已。我曾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和父亲拓过煤砖,每年夏天,我们家总要买很多的煤回来做成煤砖。我当时还有些吃力,端起大铁锹来的时候还会不住的晃悠,但父亲总是一声不吭,我也不敢提条件,就那么坚持着默不做声的和父亲一起做着。那时候我们在夏天也会晒一些干菜,像番瓜、茄子、蒜薹什么的,我记得尤其是晒蒜薹的时候,因为要刮掉外边的皮,我常常被辣的涕泗满面,泪流不止。不同的是,晒干菜是母亲和我们的事情,每当我开始难受了,母亲就会笑着让我去歇一会的,时间长了,也会假装着被辣着了,母亲也不揭穿我的小把戏,还是会让我去玩一会儿。爷爷是家里的老大,直到现在还具有着无以伦比的权威,但凡爷爷说句话,叔叔姑姑们没有一个不俯首帖耳的,只不过后来渐渐的各自成了家立了业,爷爷的权威随着观念日渐陈旧、年级越来越大慢慢的也失去了效力,但在爷爷面前大家是绝对服从的,即使那服从是在表面上。
  
   那时候家里是井然有序的,比如过年过节,总要一二三、三二一的安排一番。爷爷是大厨子出身,自然有着与别人不同的周到而又细致的安排。所以每到逢年过节的,我家总是能排排场场的摆上一桌。除了吃喝之外,自然还有一些自己的规矩,比如给奶奶烧纸的事情是断断不能忘的,每次吃饺子、炸油果子什么的,第一锅出来必定是端来放在奶奶的像前的,几十年如一日,现在依然如此。还有就是中秋节的晚上,一家人必定是要在一起过的,不论是再忙的事情。如果有谁来的晚了,爷爷也总要嗔怪几句,说难道不知道是中秋节嘛什么的。再就是中秋节的晚上必定是瓜果满盘,摆在小茶几或者靠窗子的书桌上的,而且所有摆放的水果在中秋节以前是一定不能吃的,要等到过了那晚才行。
  
   父亲是个细致的人,一双粗糙的大手总能做出些很妙的东西来,让人耳目一新。比如,摆在小桌上的西瓜吧,是父亲早就挑好了放在床下的。到了中秋节的晚上,父亲就会拿出来,在西瓜的外皮上划上一些线,然后慢慢的用一把小的匕首掏出一个莲花台一样的造型来,摆在那里甚是好看。
  
   吃过了晚饭,摆好了果品,大家就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看电视,一家人看着节目,偶尔的说上几句话。有时候碰到月朗星稀的天气,爷爷就会让我出去看看月亮圆不圆。小户人家的幸福就这样在中秋的月夜里慢慢的洋溢在每个人的心里,逐渐四散开来。
  
   我那时候是调皮的,面对那些果子的诱惑,我总是忍受不住的。我记得,父亲为了防止我和妹妹过早的把枣子、梨、苹果都吃完,就用了一个竹子做的小筐把买回来的水果放在高低柜,高的那一头。可家里地方小,每天他和母亲的自行车都要放在高低柜前的,这就给了我机会。我总能在他们做饭或者出门的时候,顺着自行车爬上高低柜去拿果子吃。当然,那时候我还是比较乖滴,至少知道细水长流、每次少拿一些的!所以,得益于我的小聪明,中秋节之前我和妹妹总是不会断了水果的。现在想来父亲和母亲肯定是知道的,就是不责备我罢了。
  
   那时的中秋就这么年年不变的过着。尽管年年都差不离,但年年都能在我小小的心里增添很多的渴望和乐趣。只要父母亲说快过中秋了,我总是盼着的。
  
   ...... ......
  
   打工作了开始,我的印象里边就没有再和爷爷、父母亲一块儿过过中秋,爷爷体谅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每次打电话过去的时候,他老人家总说工作是主要的,工作是主要的,再不说中秋节是要团圆的话了。我成了家了, 问候父母的越来越少了,慢慢的成了父母打电话开始问候我了。父亲在电话里边的称呼也变了,一声一声的儿子叫得我心里说不出来的酸楚。尤其是这个中秋,母亲在我这里,家里只有父亲和爷爷,一想起来他们两个人月圆之夜孤单的在家呆着,我就更加的难受了。
  
   月圆人不圆,多是诉说亲人不再的伤感。而我父母双全,爷爷健在,物质条件也绝非举步维艰,却也不能团团圆圆,又怎么能不伤心呢?!
  
   我暗自发誓,从现在开始,一定要让爷爷、父母亲在有生之年能和我在一起颐养天年......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