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木铃-个人文章】
儋州教堂之想
□ 木铃
2005-09-25 13:36
收藏:0
回复:3
点击:5021
那是一次生命的远行。我无意中走进儋州教堂。我看见了长条木橙,拱形大门,黑铁镂花的围栏。从狭窄的窗口望去,密密排列着鳝鱼骨头一样的黑色瓦脊。无数瓦脊组成了一片深沉浑厚的背景。
70多岁的余牧师,像祖母般优雅,风范气度自生。她披着黑色的长袍,白发似银子般闪亮,让人想起翩翩光华这样的字句。余牧师用生硬的普通话讲解:得救的神音、赦罪的恩和天国景象……表达和言说,真是气沉丹田,铿锵有力。在武汉神学院读大三的小伙子,虔诚地向人们诉说着他对耶稣的爱——“基督教黑黑的外壳裹着一颗金子的心。”
我记住了片片断断。作为一个信仰之外的人,我对余牧师的布道,未必尽信,却愿记住其中所传达的启示。
我从不与人谈论余牧师。因为喜爱她。那是我珍藏的尊敬和爱。
环顾教堂,大多是赤足的农人和皱脸的阿婆,少有生气勃勃的青年。青年人都忙着赚钱,顾不上走进教堂听牧师布道。也有一些上世纪六十年代从东南亚归国的华侨,为了心中的“上帝”,她们从“华侨农场”风尘赴赴地赶到教堂。听一上午牧师的布道,安祥地唱唱赞美主的圣歌,捐几张绉绉巴巴的毛票子,再重新走进亚热带灼热的阳光下,挤进破烂的中巴车里,回到她们的家——那里有她们种植的橡胶树、芒果树、波萝蜜……在家园的土地里,她们以卑躬的姿态生活,不张不扬,身随心愿,慈良清直,从容达畅。她们黝黑的脸,告诉你:怎样信仰,就怎样生活。依靠着内心深处对上帝的信仰,她们让自己的生命是其所其,在其所在,为其所为。
在教堂,似乎少有国家意识形态的痕迹。想起教堂,我就想起梭罗的诗——
“不紧跟队列行进的人,
大抵是听见了另一种鼓点。
任他随听见的乐声前进吧,
哪怕这声音轻微而遥远。”
寻找心灵飞翔的方式一定是多样的。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信仰。不要以信仰与非信仰来划分人的等级。生命不可能在没有神性的地方存在。属于并信仰心中的“上帝”,可能就是人类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