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outree-个人文章】
重读“经典”(一)之《绿化树》
□ outree
2003-07-08 16:11
收藏:0
回复:4
点击:4932
第一次读《绿化树》,大概是在八十年代末期,是在某本文学杂志上读到的,当时感觉非常震撼,以为自己遇到了一本极好的小说。里面的细节都忘得差不多了,可是还记得那些又大又白的馒头和厚厚的《资本论》。人说“饱暖思淫欲”,“淫”可以解释为男女之事,“欲”或者可以解释为对艺术、哲学等的渴求(纯属个人之见)。我不大记得主人公是先有了又大又白的馒头,然后才有了读《资本论》的欲望,还是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吃,所以才用读《资本论》来转移一下注意力。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推翻某人的说法:“艺术是饱暖之后的需求”,古时陶碗上的花纹以及山洞中的壁画,很有可能是古人用来转移对食物和衣物的向往而产生的。
重读《绿化树》,发现有几个问题。一是作者有动不动“啊,生活”的习惯,这在今天的我看来显得很造作。二是文中大段大段地引用了《资本论》中的章节,并列举了很多看法和观点。这种行为颇象柯云路在《黑山堡岗鉴》中大段大段引用《孟子》和《论语》,有混稿费之嫌。我认为小说还是要做好小说的工作,虽然“《资本论》读后感”不失为一个好的话题,但最主要还是把故事讲好,插播广告也要分分时候。(还好是书本不是电视,只要不喜,总是可以跳过去不读的。)三是作者动辄便提自己对“劳改生活”的结束充满信心,仿佛预见到“四人帮”的垮台,这让我有些怀疑。人在不断地被打倒再打倒的过程中,不管他生性多么的乐观,都是很容易绝望并产生不良想法的。当然,作者的情况是个特例吧,别人都吃粥,穿破棉袄,长年过着孤独的生活,而作者却可以日日有白面馒头吃,穿新棉花絮成的棉袄,还有妞可泡。完了还可以就着炉火大读特读《资本论》,这简直就是地狱里的天堂,难怪会想入非非得很。
《绿化树》的前面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我也是跳着看的,重温了一下故事情节。这篇小说可以说基本上暴露臭知识分子的一些臭毛病,譬如说对未得到手的东西总是充满了幻想和憧憬,把远距离的事物美化得过份。一旦和理想中有差距,就全盘否定。再就是吃穿用之外想得太多,把简单的生活硬要弄得非常的复杂。看完这篇,我不由得警告自己:千万别染上这等脾气,最好是吃好喝好玩好少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