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木铃-个人文章】
行走西部4--两位红军
□ 木铃
2005-11-03 22:11
收藏:0
回复:4
点击:2554
赵良铭和李体安是四川九寨沟县城关镇的两位流落红军,七老八十有余。两人十几岁参加红军,走过草地,翻过雪山。赵老说:“过草地,无人烟,走着走着,身边的人就倒地死了。一个五个,八个十个。用草皮子围一围,算埋了。”李老说:“草地到处是水塘,中间有草,踏上去,像坐滑竿,不小心就掉下去了”……我们坐在赵老家洒落着阳光的院子里,听老人家讲真实的故事。院子里种着李子树、梨树、苹果树,地下横躺着两截粗壮的青钢木,上面培植着黑蘑菇,许多的尘埃在阳光中飞舞。
现出来的,浮着的,总是很近的东西。我想。
两位老人后来因受伤掉了队,赵老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开始了流浪,靠着编蒸笼、箩筐为生;李老行军途中得了恶性寒凉,被马步芳的兵抓去做苦工。两人为了寻找队伍,受够了人间的罪。背着“俘虏”、“离队”的名声,苦苦盼了半个世纪,渡尽劫波,晚年才被勉强认定为“流落红军”。
两位老人不停地讲述,讲述几十年里他们经历的那些破纸烂絮般的生活,讲述他们渴望回归队伍的心情。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的眼睛发干发直。我听出了其中漫长的焦虑、惨淡、隐忍和绝望。他们是掉队的红军,是被敌人俘虏过的红军,是失行的孤雁,独自承受着悲伤。活着,走着,在漂零中寻找自己命运的依托。被风撕裂的伤口,冷而尖痛。多少煎熬,后来者谁能真正体味?
那些在激荡风云中奄奄一息的生命,那些在敌人污辱中活下来的生命,那些被亲人不能理解的经历……命运的苦境,曾经在我们的视野中,被轻意略去。对于他们,我们曾经误读了很多。很多真实的声音,我们其实没有听见。他们也沉默着,沉默在历史的误读中。许多浪漫的诗和歌,掩饰了生命真正的伤痛。
我们的拜访令两位老人激动。黄昏时,赵老又专门找到我们,请求我们去李老家听他们唱歌。我们陪赵老穿过破烂的小巷,赵老一路都在激动地说话。夕阳把我们一行人的影子投在大地上,那情景如汪曾祺说的:“我们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悲喜,在街上走”。
两位老人记忆极好,熟悉许多红军的歌,唱了一首又一首:“牛肉本是个好东西拉索/不会错呀/吃了保养人身体/骨头脑壳并脚蹄拉索/不抛弃呀/辣子生姜多放些……”,“红军到前线去,鼓声咚咚/红旗飘扬/战士们好英勇/消灭敌人/大举进攻……”
人已古稀,浑浊的眼神,疲惫的皱纹,干涩的嗓音,却卯足了劲,流着眼泪大声地唱歌。在歌声中,他们和自己的青春相遇。因为我们这些陌生人的到来,他们一辈子的辛酸,一辈子的坚持,一辈子积蓄的力量,都在十几分钟的歌声里释放了。
精神上的成年,不是从书本上读故事能完成的,也不是年龄的增长自然累积的。正视真实的命运,常常能使我们完成这样的转变。
这就是两位老人命运的故事之于我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