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那片胡杨林-个人文章

记忆中的酒泉卫星中心-这里是一片生命的绿洲[转载]

那片胡杨林
2005-11-15 13:11   收藏:0 回复:0 点击:4346

    从美军间谍卫星拍摄的东风基地的照片看,其主要拍摄目标除了发射场外就是基地机关驻地了,这里是基地的大脑和神经中枢,是基地点号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因为基地是一个综合的导弹卫星发射场区,除了发射场区、技术厂房等较大的工作、生活区外,还有许多较少的负责测量、通信任务的区域,为了保密基地从建设初期就依次给这些区域编了号,如机关驻地是10号,机场是14号等等,人们从不按这些区域的任务性质称呼,都是叫号码。
  
  10号区即是基地司、政、后机关所在地,又是基地军人家属的生活区,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革命的后代就是在这里发芽成长的。所以那时我眼里的世界基本就10号区那么大点,我为我能在这样辽阔的区域内折腾感到高兴和满足。
  
  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设和发展,10号区基本建成了完备的工作和生活设施,同时这里植物茂盛绿树成荫,用戈壁绿洲来形容10号区一点不为过,这里凝结着一代代戈壁官兵的心血和汗水,真是难以说清。虽然我从小就不爱在树荫下乘凉,就喜欢在毒日头下耍大棍子,撅新栽的小树苗做滑冰用的冰杵子,但我还是为房屋周围、道路两旁越来越多的绿色而高兴。
  
  10号区主要以办公区、生活区和服务区等等组成。10号区以东风广场为中心区域向四周辐射,而东风广场又以东风大礼堂为中心标志性建筑而为所有东风人骄傲自豪。广场的东南角和西南角分别是新华书店和邮局。北面与邮局相对的是东风服务社,与服务社比邻的是招待所。东风广场很宽阔,那时候全基地的人都汇集到这里来大概也能盛下。这种建筑规划的思路似乎有参照天安门广场建设的嫌疑,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猜测,并没有得到任何资料的证实。但东风大礼堂却是参照了北京市天桥剧场的图纸设计建造的。
  
  横贯基地东西和南北的丁字型大马路把10区分隔成三大块区域,马路的东南方是基地司令部、政治部的办公楼和家属宿舍区。马路的西南部是后勤部、医院及后勤部家属区。马路的东北和西北部主要驻扎着基地的勤务部队,并汇集着主要的服务生活区和职工家属区。与东风大礼堂遥遥相对的是东风火车站和铁路管理处的办公和家属区。东北角是高级首长和工业部门进场试验人员居住的招待所,我们管它叫“一所”,从基地成立后到八十年代以前家属没有进场的基地部分领导都住在这里。
  
  从我的叙述和介绍中明眼人一看就不难发现,10号区建设的区域划分十分明显,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方便管理和减少相互间的干扰,但它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东风大马路以南主要是为基地领导机关的办公、生活区,而马路以北却是勤务部队及职工家属生活区,这真是一条路隔开尊与卑啊。这恰与明清北京行政区域划分类似,即北部为皇城,住达官显贵,龙子龙孙,而南部为外城,住贫民百姓。
  
  这种建设和驻地区域的划分无形中在我们这些基地的孩子心中也垒起了一道无形的墙,各区的孩子就不能经常相互沟通,02区的司、政机关的孩子就不愿与05区的孩子们在一起玩耍,甚至和后勤部、医院的子弟也相互敌对怒目相向。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受文化大革命选择派的影响,基地的孩子以区为单位自然形成了一个个团伙,打架斗殴,偷鸡摸狗,干了不少坏事,可基地的领导对此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
  
  记得当时我就不喜欢与铁道北的孩子在一起玩,他们的家长是从北京、上海、天津、青岛等地调来支援基地建设的铁路职工,他们是不穿军装的,但在基地的地位根本无法与军人相比,他们的子女被我认为是野蛮的缺乏教养的,所以我不爱与他们在一起玩。现在想想真为自己当年的行为感到羞愧,但在那个血统论横行的年代,谁的思想没有点儿“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呢?
  
  神秘的基地在我们这些的孩子眼里已经是揭了盖头的新娘——没啥新鲜的了,但10号区却有一个地方让许多人都感到神秘,那就是第一招待所了,我们简称它“一所”。“一所”的神秘在于不是一般人能进得去,而且不是一般的干部能进得去。这里不仅是国务院各部委、领导,政府官员及大军区首长来基地住的招待所,而且是八十年代以前历任司令员、政委的生活、工作的场所。那个年代“一所”有多少间客房没人说的清,客房豪华到什么程度没人见得到,连“一所”的厨师都是六十年代初从北京饭店调来的。周恩来总理到基地来视察,专门要吃这里的师傅做的“淮阳菜”。所以那时候哪个孩子能进“一所”去看看,就成了在小伙伴中间大吹特吹的资本,成了伙伴们羡慕的人物。
  
  “一所”对我们这些机关子弟产生无限向往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经常放映未被“解放”的内部电影,在亿万人民只看八个的样板戏的年代,能被邀请去观看这些内部影片,那是什么样的待遇啊!
  
  爸爸有时也被准许去看这些内部电影,我常在他耳边叨念着要他带我去,他总是面有难色,因为孩子是决不允许被带去看电影的。越是这样我越对到“一所”有着无限的向往。
  
  说实在的在基地那么多年,我在“一所”只看了一部半电影,但这已让感到无限自豪了。一部是大名鼎鼎的《望乡》,是由日本影星栗原小卷主演的反战影片,由于其中有一些暴露镜头(那时说是黄色镜头)而被当成内部电影供领导们观看批判,其实这是一部非常严肃电影,根本没有人说的那样不堪入目。另外半部是苏联影片《解放》,是反映二战时苏联卫国战争的。为什么我只看了半部呢?因为这电影太长了,有人说8个小时,有人说6个小时,反正我看时快睡着了,稀里胡涂的也不知演了些什么,只记得潮水一样的士兵和像蚂蚁打架一样的坦克战镜头。
  
  后来我是95年回基地时领导请我们吃饭,才又一次进到了“一所”,在宽大的餐厅里,我不禁思绪万千。
  

作者签名:
我们长大了,长大了是要付出代价的,要付出许多我们的不舍....我们只有选择坚持...没有退路.让一切痛苦和悲伤都时光的流逝,淡忘吧!

转载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