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风行空间-个人文章】
馄饨
□ 风行空间
2005-12-17 23:58
收藏:0
回复:3
点击:4545
不知道馄饨二字的由来。《说文解字》上有没有出处?没有看过。听说传自异域,由“浑脱”过渡而来。大江南北对它有多种称呼,什么抄手、云吞、淮角、包面等。讲究的是汤浓而不浊,汤鲜而不腻,在一抹一卷一推间带着小家碧玉之气款款而来。北方有地区把饺子与馄饨同视,一行人去同学家吃饭,说是吃馄饨,待上来后,均觉奇怪,明明这是带汤的水饺嘛,怎能称之为馄饨?后来才知道古人曾有“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之说,方才为常。馄饨不仅要汤好、皮薄、馅精,下的时候也要有功夫在,下时沿锅边推之,不用扣盖。吃的时候我喜欢多加些胡椒粉。北京馄饨候很是有名,但去时年龄尚小,眼睛都看不过来,那里还顾得上嘴。惭愧!
多年前朋友曾答应带我去喝“木头”馄饨,所谓木头只是指卖者的挑子,就像以前看过一些旧时的电影片段,总有一副挑子带着一两声“馄饨嘞”的吆喝沿着石板路的小巷在幽暗的夜里飘进,这时便有倦意的眼就着昏黄的灯推开吱扭的窗,轻唤一声“哎”,一个篮子沿窗而下……可终未成行,直至那副挑子在岁月的眼中消失。
卖馄饨的铺子很多,以前中厂门口有一家馄饨摊,说是南方馄饨,我们称其为“泡泡馄饨”,白色略泛透明的馄饨鼓鼓的飘在汤面,少许碧绿的香菜叶在旁边游荡,煞是养眼。看着会有种置身荷塘的感觉,只等浮在水面的含苞展出洁净如莲的仙子。可惜那家还兼卖米线,有时会从碗里带出一两根煮得脓脓的条状物,于是满眼的柔情也随着它们的出现烟消云散了。这种馄饨在包时有一定技巧,朋友曾给我演示过,只是资质尚愚,习之未果。
原来小菜场有一家露天的排挡,卖上海芥菜馄饨,个大馅足,碗底放少许虾皮、紫菜、香菜沫、胡椒粉等(有的还放若干根吊的薄薄的蛋皮丝),然后先浇上调好的清汤,再放入馄饨,最后点两滴香油就OK了。食之芥菜清香入鼻,偶尔汤里还真的会有一些煮烂的鸡丝,发现者便会为之雀跃不已。后来进了天鼎成为天鼎小吃城的一员,食之却再无原先的风情,总觉得味道变了,还不如自家做的好吃。也曾进城去“西安饭庄”之类的馆子去喝那儿的鸡丝馄饨,味道一般,价钱不便宜,而且见了平担在馄饨上毫无动感的鸡丝人也平静起来,再也不会雀跃了。
《雅舍谈吃》里介绍过生煎馄饨,曾尝试着做过,有点像现在的生煎包子,其外形象护士帽,好看!但油多,精神上不甚喜欢。有些人喝馄饨喜欢放醋和辣子,孰不知此种作为使之失去了应有的那份清雅、内秀,让我不觉得替馄饨悲哀起来。有时觉得馄饨真的只适合说着侬音的江南女子食之,举匙翘指,樱唇微绽,于情于景都让人心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