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大用户-个人文章

冬至来我家包饺子!

大用户
2005-12-20 12:05   收藏:0 回复:12 点击:5208

    请报名参加!不来的只当冬至全是我请的啊!
  
  具体计划:
  1、周六下午四点准时在我家楼下集合,集体去接乐乐放学
  2、接到乐乐后,开拔至东圃菜场,选购周六晚火锅宴所需材料
  3、林友可以选择羊肉、狗肉、鸡肉、牛肉火锅,底料可以选择清汤、麻辣或者鸳鸯
  4、采购结束后,清点人数,然后直奔801
  5、年纪大的林友负责清洗材料,年纪小的负责清理火锅宴所需用具
  6、火锅宴结束后,年纪小的负责清理用具和打扫干净用餐场地,年纪仅大于年纪小的负责整理内务,例如:打扫房间卫生、清洗衣裤、擦洗家具什么的,年纪不大不小的可以考虑协助年纪小的和年纪仅大于年纪小的
  7、21时整集体睡觉,不许男女混睡,如果实在忍不住,可以向本室主请示,经批准后可以特批专用席梦思床垫一张,另配拉舍尔毛毯一张
  8、周日早上7时准时起床做晨练,不做的可以选择看洪金宝的杀破狼或者是成龙的神话,暂没有无极
  9、8点30分早餐,寒舍提供正宗四川榨菜一份,馒头、包子、稀饭自备,但要预我和乐乐一份
  10、早餐结束后,自由活动,可以看书、上网、看碟或者是带我儿子乐乐
  11、12点准时用午餐,将提供鱼头豆腐汤、麻辣粉蒸肉、红烧鲤鱼、干扁四季豆、香菜鱼、酸辣土豆丝、香甜排骨,米饭、酒水自带,但要预备娃哈哈、达能酸奶给乐乐
  12、午餐后再次集体睡觉,也可以向本室主申请是否需要特批。
  13、下午16点正起床,分三路杀向东圃菜场,一路主要负责荤菜,猪肉起码要20斤左右,主要是考虑到今后一个月内我家不用再买了、一路主要负责素菜,另一路负责提供前两路采购经费
  14、17点整必须全体回到801集体动手准备冬至饺子,不会包的负责洗,会包的负责做,总之一句话,精诚团结,饺子是可以吃到嘴巴里的。
  15、20点整,解散,有继续睡觉的同志可以提前12小时知会本室主
  
  注意事项:
  1、不许打闹,本室主和乐乐除外
  2、要本着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目的,不要随意吐痰、扔果皮杂物、套套
  3、特别强调安全,为了保护特批的同志们,我将采取画线原则,线内归特批的同志,这样可以营造一个舒适、安心的环境
  4、解散前每人交100元作为乐乐冬至、元旦、春节时压岁用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实质上相当于今天的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称之为“亚岁”。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现在的冬至节,仍然保留着许多历史的遗迹。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民间保留有涂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
  
   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尽而九九出,称为九九消寒图。
  
   有的是横十画、坚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
  
   有画几个中空的格子,选好几个字,每字必须是几划。每日写一笔,最后成为一句话,如“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等语,称为九九消寒句。
  
   最雅致的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各家具体采用什么形式,往往根据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而定。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
  
   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其源甚古。《中华古今注》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亦有“亚岁迎样,履长纳庆”的句子。后来,赠鞋于舅姑的习俗,逐渐变成了舅姑赠鞋帽于甥侄了。主要体现在孩童身上。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送给男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送给女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刺绣多为花鸟。现在则多数是从集币购买,形式紧跟着时代的潮流。每逢节日,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串门子,夸耀舅姑赠送的鞋帽。
  
   冬至节,晋北地区的男孩子习惯玩打岗游戏。各持一块手掌大的方形石片,一方立起,另一方按规定的成套动作,依次序掷击瞄打。打倒对方所立的岗时,继续往下进行。失败后即与对方交换掷打。先完成全部程序者为赢。女孩子们则习惯踢毽子,形式也是各种各样。人人们往往也要凑热闹参加玩耍。
  
   冬至节,旧俗也要由学董牵头,宴请教书先生。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山西民间有“冬至节教书的”的谚语,说的就是这种尊师风俗。至今民间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晋西北习惯用炖羊肉招待教师,其情盛浓。
  
   过去为人佣工扛活的,习惯在冬至节与东家结算工钱,准备回家。东家按传统要设宴招待伙计,并且相互商议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农村个体户企业,还保留此俗,在冬至节设宴共饮。
  
   冬至节,全省大部分地区习惯吃饺子,传说冬至节吃了饺子不冻耳朵。山区传统是吃糕。晋南地区兴盛熬油菜根米汤喝。也有的地方是吃馄饨,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作者签名:
君临天下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