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胡杨乡人-个人文章】
留给荼糜
□ 胡杨乡人
2005-12-27 13:25
收藏:3
回复:14
点击:5892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用大号提斗写下这首著名的《登鹳雀楼》诗,不禁感慨古往今来人间情感的真挚和美好,也重新思虑最近一直牵动心绪不能释怀的是林友爱如荼糜。
她决然删除了自己的全部作品时我正在做着一个选择,我是最早发现这件事情的,只是保持了一分钟的沉静,就急切问询一些平素和荼糜姐妹相称的林友所以然,都愕然未知。她的举动在众多林友中产生的怅然痛惜感,恰似胡杨林中刮起了一阵神秘的旋风,叫人心悸,产生莫名的忧虑。于是就陷入了沉思。
静静看着林友挽留惋惜的文章和帖子,不断打开荼糜那个曾经十分丰富的小巢,除了分类标题,什么都没有。没有文字你可以随便去想象,但是,关于她我却不能够。晚上林友木犁告诉我荼糜写了《不说再见》的告别箴言,逐字逐句解读了若干遍,企图得到点信息,但到头来还是雾水一头。于是无端也生出许多的自责。记得还有个问题没来得及回答她,似是共鸣,不敢断言。遗憾没来得及珍惜这份林友情感,一切发生的太过突然。
安娜也是重情义的一样精致的人,读了她就荼糜离走的文章很受感染,忽想起宋词人吴淑姬的《小重山》“谢了荼糜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当初“荼”“茶”不分,还生出许多笑话。现在不敢解读。给安娜写回复说:(三读你的文,总虑她的事,恰似这词中的味,欲说不能够,写啥都“着愁”。)
到“窗外”网站看了几位林友就她的事写的文章,联想上次荼糜好长时间的歇笔(那时我刚进林子,因读了别人四处找她的文章十分好奇,于是细细地读了她的文字,被其折服,于是她复出后成了我的第一位林友。),感觉着这人这文这事,不像有人猜测的是商业炒作、自我炒作。我确定她不是功利中人。也和同样喜欢她文字不得了的深谷幽拉123女士交流,试图通过优秀的女士读懂优秀的她,她说荼糜是驾驭文字的精灵,精致的女人情感上是易碎的,因为这样的人身上生发出的情感最真。我只能同意。
我不想妄加猜测荼糜的内心,只是喜欢她的精致精美的文字,人如其文,文如其人。无论她怎样,在这片林子里都有她亮丽的身影,她和林子有着怎么样的情结无关紧要,只是她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十分注重体验的人,十分注重情感的人,十分注重细节的人。精致的人在哪都是一样的华彩。
起初想发起一场唤荼糜回归林子的联谊活动,知她不会喜欢,便渐渐打消了念头。不写几个字难以平静内心,只一句话给她:
朋友,不经意中回眸,看那么多好友相劝相留相盼,走也值,回也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