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天涯孤旅-个人文章

重温经典

天涯孤旅
2005-12-27 13:31   收藏:0 回复:7 点击:5415

    鲁迅先生的杂文,早年就已多次拜读,那经典的话语,也早已耳熟。如今每每重温,却更有一翻别样的感慨。
   今天随手翻阅了先生的杂文,刚巧翻到了那篇著名的经典《立论》,不觉使我想起二位历史人物:一位是明朝的方孝儒,另一位是唐朝的魏征。
   方孝儒故里在浙江宁海大佳何——溪上方,是建文辅佐大臣,著名文学博士,为官正直,但书生之气十足。朱棣进京,将其逮捕入狱。但,朝野上下威望极高,名扬天下。当初姚广孝送朱棣难下京师时曾请求道:“倘殿下武成入京,万不可杀此人。”后,朱棣因筹备登基之事,需人起草即位诏书,朝臣工推方孝儒为最。方孝儒为此获释出狱,受命草诏。可方孝儒出狱后,竟穿一身孝服,直奔殿廷,伏地大哭不绝。
  
  朱棣降座慰谕道:“先生不可自苦,吾乃学周公辅成王也。”方孝儒问曰:“今成王安在?”朱棣答曰:“已自焚而死。”方孝儒提议曰:“为何不立成王之子耶?”朱棣回复曰:“国需长者之君也。”方孝儒追问道:“为何不立成王之尊呢?”朱棣听罢,无可置词,走下丹陛耐性言道:“此乃家事,先生何必多言。”说后,即命取笔札来,又曰:“诏天下,非先生不可。”方孝儒掷笔于地,边哭边骂:“要杀便杀,诏书绝不可草!”朱棣大怒,威胁道:“想死?偏不让汝马上死,难道不怕诛杀九族乎?”方孝儒慨然答道:“即诛十族,汝也对吾无可奈何也!”说罢拾笔大书四字“燕贼篡位”。
  
  朱棣极为愤恨喝令左右用刀剜孝儒之口,直至耳旁。并抓其亲族朋友门生,作为十族,每抓一人,杀其前。但方孝儒不为所动,遂将方孝儒牵出聚宝门外,加以极刑。
  
   据《资治通鉴》《中国皇帝全传》《魏征》记载: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在武将尉迟敬德、侯军集和谋臣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等人的协助下,在宫城北门设下伏兵,乘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入朝无备,发动政变。世民亲用箭射死哥哥建成,弟弟元吉也被尉迟敬德杀死,随后又杀了建成和元吉的全部儿子。但李世民惟忧城外东宫集团洗马魏征拥兵十万之余,惧其为太子复仇。
  
  当魏征闻及太子已死,仰天长叹曰:“此乃天意也。”大哭不止甚哀。王圭、韦挺等休泪劝道:“今吾等拥兵十万,可为太子复仇尔。”魏征静思良久对曰:“隋未乱离,天下初定,众心未艾,若举兵讨之,难免又有流血之争,此累及无辜之事绝不可取也,况兄弟之争私也,断不可为私之事而废公也。”并遣人递交兵符于李世民,东宫集团也为之解体。
  
  初,洗马魏征常劝太子建成早除秦王世民,到建成败。世民遣人召魏征来见,魏征俯伏殿前大哭,世民曰:“汝何为离间吾兄弟,合得甚罪?”百官见说,尽皆恐惧。魏征以泪洗面容色不变,举止自若。对曰:“先太子早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世民大怒曰:“败臣到此,尚自不屈。”并喝令斩首。魏征仍镇定自若,毫无惧意对曰:“食君禄而谋其事,为臣之道也,太子仁义不听吾之言,实谓可惜尔,此亦天意成秦王也。” 世民闻言大笑曰:“吾亦知玄成经济大才,素抱忠义,故戏之耳。”亲举酒压惊,拜为詹事主簿。魏征乃招王圭、韦挺入见,俱拜为谏议大夫。
  
   二段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但处理的方法方式不同,其结果也自然不同。二者相比,魏征自然要比方孝儒逊色。我也更敬重方孝儒先生的为人,因为先生饱读诗书,断然不会不知玄武门之变中魏征的处置方式,先生或可以参照一二,或许可以避灾消祸,可先生仍断然就义,以自己与家族的利益,来表白那人间的浩然正气。方孝儒先生曾被鲁迅先生赞喻为“台州式的硬气”。(见《为了忘却的纪念》)是我家乡的一位著名的历史名人,我为家乡有先生这样一位杰出人物而倍感自豪。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