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山谷青松-个人文章】
山林趣事
□ 山谷青松
2006-01-01 10:38
收藏:1
回复:12
点击:855
一
我生长在东北松花江流域,山川秀丽,林海茫茫,一望无际的大森林,重叠绿郁的山谷,储藏着丰富的林木资源。林间小溪旁的小屋,袅袅炊烟,弥漫在旷野的山谷里,给寂静的山林增添了许多生气。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从小生长在山里边,大山与人有着深厚的情感,与人息息相关,它赋予人类大海一样的胸怀,没有追求,默默不停的为人类奉献着全部所有。
它从不偷懒,给一点阳光就会灿烂,乍暖还寒时,阴沟还是满目积雪,朝阳坡树空下,睡了一年的槟榔花,迫不及待的张开了那鲜黄的小脸,不住的点头微笑,那神情像是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与他相伴的是山韭菜,也悄悄的从枯叶下边探出头来张望,采一把回家炸一碗鸡蛋酱就是鲜美。这时山上的积雪日渐消逝,林之梢的绿意越来越浓,杏花、梨花、李花、桃花抛却寒冬的萧寂争先恐后地为大山增添着锦绣,山脚的溪水脱去了寒冰欢唱跳跃着,奔向了她该去的地方,两岸绿柳条随风摇曳,就像久居深闺的少女,拥簇着、躲避着生人的眼睛,羞答答个不停,伴随着牧童那悠扬的笛声,百鸟翩翩起舞,游春的少女一边采拾山野菜一边戏耍着,这时的大山自然构成了一幅美景,呈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正是:
艳阳普照山河笑
冬雪消逝绿渐增
微风轻拂河边柳
山花烂漫秀山峰
牧童笛声悠扬惋
少女入林去踏青
百鸟欢娱戏青枝
春图如画伴歌声。
二
大山里孕育着数不清的自然资源,林木、中草药、山野菜、珍稀动物、山禽、山果等。林木资源有,杨树、核桃树、柞树、水曲柳、椴树、黄柏树、报杩子、槐树、榆树、刺秋等等,它们像一个大家族,谁也不舍得离开从小长大地方。
它们不争名利,日夜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杨树不说大家都知道,浑身是宝,是建筑的首选材料,用它造纸,洁白光滑,核桃树,秋天硕果累累,进山小秋收的人,把它落地的果实拾到一起用木棒砸去皮,就是山核桃果了,果皮坚硬,须用锤子砸碎取瓤,山核桃瓤是稀有的滋补佳品,早年的月饼馅非此莫属了,秋天多有人进山收购,取仁变卖,山核桃树木质细腻,用它制作家私用具耐磨耐用。柞树是上好的地板材料,加工后镶嵌在地面上,光滑耐磨经久不坏,柞树有籽,磨面可以食用,解放前老人说的橡子面就是它。水曲柳大树参天,列车上的车厢门非他莫属。椴树,木质细腻洁白,用它做出来的家具,可以直接烙花形象逼真。黄柏树土名黄柏罗树,木质坚硬比重却轻,不要小看它,它为国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每支步枪都有它的骨肉。黄柏皮是稀有的中药材,清心去火。爱喝茶的人最喜欢的是报杩子,它清凉避暑,用它加工出来的茶叶盒,装茶叶芳香不腐,永不变味。当地人都用它砍来做锄杠,盛夏时节握在手里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槐树是矮棵树种,不像水曲柳、杨树那样高亢,长到直径30公分左右,农民砍回家做犁底了,而枝丫一烧了之。榆树是一个大家族,它的子孙有。沙榆、家榆、小叶红、黄榆等,像那沙榆的车辕,都记得70年代的电影《青松岭》吧,那挂大马车的车辕就是用它做的,家榆的籽叶可食,在吃代食的年代,它的叶子都被食不果腹的人给撸光了。那年代,它救了不少人的性命,黄榆做出来的扁担,游韧有余 “太阳出来了,喜洋洋罗,挑着扁担上山岗,”朱德的扁担大概就是用它做的吧!
三
山野菜是东北的一大特产,微菜、蕨菜、广东菜、刺老牙、山芹菜、黄花菜、猫爪子、猴腿等等,每到春末夏初时节,进山采菜的人们络绎不绝,挎框的,背篓的,还有用编织袋栓上背绳,背的,他们穿梭在茫茫的林海中,有人边采边卖,有的是自己吃,进山一天一人可以收获一二百斤,山野菜最贵重的是微菜,采集后用开水烫,半熟后晾晒,卖给外商,兑换外汇。把山野菜加工后用塑料袋真空包装储存起来,装箱专门留到春节销售,价格可以成倍增长。供不应求,是农民致富的一个好项目。在这段时间里,饭店、家庭饭桌上山野菜比比皆是,吃起来野味爽口,给人以清新的味道,当地人吃不了的用盐浸泡起来,不变色,不变味,随吃随取,极其方便。
林草没膝盖以后,山野菜就老了,接下来的是山蘑菇;臻蘑、油蘑、黄蘑、松蘑、青蘑,有的是举不胜举,臻蘑长在灌木丛中,一场雨水,一片蘑菇,油蘑、黄蘑长在荒草坡上,松蘑长在松林里,勤劳的人适逢其会,采集一筐一筐的蘑菇清晨起早运往城里去赶早市,市场上乳白色的蘑菇一片连一片,很好卖,城里的人买回家,再晾晒,是上好的绿色食品,也是高级礼品。它的资源无穷无尽。但是干品确是不易得的,当天采集的蘑菇当天必须处理妥当,先挑选,撕开晾晒,不然耽误一宿就会让虫子俎成空壳,要是赶上阴雨天气就的用盐浸起来,不然一长毛变霉就只好扔掉了,蘑菇的食用方法很多,炖鸡汤、炸蘑菇酱、炒青菜,可谓是随心所欲。
夏日的丛林里蝴蝶双双起舞,跳跃在那绿郁的叶片上,仿佛梁山伯与祝英台 又来到了人间,寻觅那过去的影子。蜜蜂嗡嗡叫着,到处寻觅着花蜜,忙忙碌碌给人制造蜜水,这时山林间沟壑旁,从南方搬迁来的养蜂专业户,沟谷皆是,每年此时都不惜自遥远的南方迁来北国的林海,分享着大山里林海赐给人类的产物。在丛林沟壑的边缘不时还会发现那鲜红的“拓喷”果子,一串串的“拓喷”果色鲜红像红玛瑙,果型像草莓,晶莹透亮,送到嘴里甜味十足。没有比它再好吃的水果了,可惜的是,由于人的剧增,土地不断地开发,这种果子已经不多了。想吃它,必须防范草蜂子,有拓喷的地方就有蜂虫的保护,要是被蜂子蛰了,蜂毒在脸上红肿疼痛不说,还要看医生,要是蛰在身上,全身起大包,痛痒难捱。
放学后或者是星期天,有空与哥哥姐姐到小溪里去捞鱼,挽起裤腿在树根下,青草旁,一筐一筐捞个没完,捞上来的鱼都很小,一条二条,但是兴趣不减,有一次捞着捞着刚插筐一条60公分长的水蛇蹦了出来,筐不要了,一个箭步穿上了岸边,两眼使劲地注视着水中,好半天心里还有余悸。山里的人闲暇时用树条编成蓄笼,在小溪两岸设坝中间留口,把蓄笼放在缺口固定住,隔一宿第二天收起,那蓄笼带有倒须,小河里的鱼只可进,出不去,有时一蓄笼可捉鱼10多斤,有鳝鱼、白票子、老头鱼、华丽棒,春秋时节还可以捉住蛤士蟆,山里佐料少,也不方便,吃蛤士蟆时用箩卜条炖,味道鲜美,有些人吃蛤士蟆真是不敢瞅,一头是蛤士蟆嘴,嘴对嘴吃好残忍。
现在水果摊上的白梨、苹果梨、酸甜爽口,可是山梨又酸又涩,山里的孩子不等熟透,就摘下来用黄蒿子捂起来,捂熟了再吃,还是酸得要命,其实山梨制作成梨干还是很好吃的,把梨采摘下来洗净四面切皮用锅蒸,半熟后用线绳穿起来晾干。再吃就不是原来的酸涩滋味了,很好吃。
在大山的深处林海中,总有许多倒木,在盛夏的末期,倒木便自然长出黑色的木耳来,木耳喜欢潮湿的季节,嫩的呈红褐色,长长后就变成了纯黑色,它具有清痰、洗肠的功效,理发师、金矿工人的餐桌上总是少不了它。是一种保健食品。野生的特别珍贵,现在市场上的都是人工栽培的,质量逊色多了。
大山里到处都是宝藏,传说中的东北三宝,在松花江流域就有,人参、貂皮、靰鞡草,实际上林海里不光是有三宝,山里的名贵中草药多的是,举不胜举。最引人注目的是人参,人参果成熟的时候,放山的人称之为红榔头,红红彤彤,老远就可以看到。传说中:有一种鸟,叫人参鸟,在森林里,哪里有人参鸟,哪里就有人参。人参鸟专吃人参的种子,人参鸟也成了播种人参的好手。
枫叶红时,林海层林尽染,有红、有绿、也有黄,老百姓称此时的大山为“五花山”,也是大山收获的季节,山核桃,山榛子、山葡萄、山钉子,袁枣子等等,袁枣子是爬藤植物,粗粗的枝蔓靠着大树攀延直上,果实一串串的呈绿色,不能熟透了采摘,熟透了没法储运,在果实成熟后用手捏捏,在没有变软的时候采回家,过几天果肉就自然变软了,这时吃特别甜,现在山葡萄很珍贵,需要到深山老林里才能找到,现在水果频多的今天人们用山葡萄泡酒,山葡萄酒口味极甘醇并能够软化血管。它的价格比家葡萄高,过去的庸才已经变成上品了,上钉子也叫糖李子小红果像樱桃,采集后须用坛子盛装起来加糖。几天后食用。
大山里的霜来得很早,农民在这三春不如一秋忙的季节,马车、牛车拉的,人背的,肩扛的,到处是繁忙的收获景象,家家谷满垛,粮满仓,等人们忙完了大地也变成了白色,西风凛冽,白雪皑皑,这时便看清了那一步一个脚印,深冬里,在人们对机械还认识不上去的年代,上山砍几根木头做成爬犁,大的牲畜拉,小的人拉,在光滑的雪地上飞奔,毫不费力,解放初期,都用这个给队里送农家肥,那时这也就是山里的农活了。小孩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用木板钉成小冰车,放在陡坡雪厚的山岗上,从上往下滑,一滑好几十米,有时摔得四仰八叉,爬起来还去弄,也不累,小冰车玩够了,拿起鞭子跑到小河的冰面上抽冰猴,正是:雪皑皑,孩子忙,堆雪人,爬山梁,处溜坡,人摔仰,爬起来,还逞强。一天下来小脸通红,小手冰凉。
四
过去在林区林木指标都是按需采伐,每年给队里一些民需用才,林业工人少,采伐的任务都交给农民来做,有幸跟着去了几次,深山里一望无际的林海,怀抱粗的参天大树随时在等着,那天有人请他们出山。
进山采伐木材说道很多,在无边无际的林海里要搭建抢子居住,搭建抢子要在避风向阳的地方,依山傍水,搭时要往下挖半米多深,上边搭棚,里边搭上简易的床铺,一头住人,一头做饭,这样根据地就建好了,采伐木材要祭山,祭奠山神,用整个的猪头,再摆上供果,嘴里叨叨咕咕不停,要给山神磕头,祭奠之后,才可以开始采伐作业,林业员手里拿着号锤开始挑选需要采伐的树,小树一个人,大树需要二人合作,每当被采伐的树要倒的时候,为防止出现事故,采伐的人要大声喊,“下山倒”,或者“顺山倒”这时采伐人员恭恭敬敬的地等待大树倒下,树高林密,在大树倒下的瞬间压倒周围的树杈,树丫,嘎吱嘎吱响,周围的树枝在此重压下哗啦啦折断落地,喊山和倒木的声音回荡在山谷中余音不停。采伐好的木材因树高林密,不能直接装车外运,需要倒出林子再装车,我们常用瑞雪丰年这句成语,冬雪不光能给人带来寒冷,在需要她的时候,也是非他莫属的,采伐工人都得借助山雪,用爬犁把木材运出山,春夏秋三季都不能。大自然造物,都是对人类有用的。此时的积雪对人类也是有贡献的,在喧嚣的闹市永远也看不到采伐林木的景象,永远也看不到人与天斗,与大自然斗的壮举。
在山里每天二顿饭,伙食很简单,玉米面饼子、大米饭、罗卜汤、小咸菜,火头军天不亮早早生火做饭,二十几个人用十四任特大号锅做饭,贴的饼子个头特别大,那时的人都很能吃但是一个饼子一个人一顿饭吃不了,一个饼子一斤多,烫面的,几天吃一次大米饭,采伐一天即累又饿,回到抢子吃饭,伙食虽然简单艰苦各个都吃得很香甜,在抢子中间砌了一个大炉子,在林区烧木半子,炉子上半部坐着一口大锅,不加水干烧,火旺时把铁锅烧的通红,直烤脸,真是有点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感觉。
山里的雪很深,一般都过膝盖深,而沟底的雪更深,不小心掉下去一人多深可以末脖子,干一天活下来鞋和裤腿都是湿的,每天回到住地都换下来用火烤干备用,刚住进深山里冬天昼短夜长,没有电灯,照明是用煤油灯,和现在的电灯相比,它比萤火虫亮点不多,睡不着的人大伙围在一起,讲故事,讲着讲着,听故事的人越来越少,不久劳累一天的人都进入了梦乡。
在进山采伐的人群中,不乏有很多年轻人,年轻人任何时候都充满了活力。在劳动休息的片刻,满山遍野去寻找山葡萄、袁枣子,大森林里没有人烟,如果遇到一架山葡萄,都是完好无损,葡萄果子经过严寒冻过,像葡萄干,清凉甘甜。遇到袁枣子也是如此,都是熟透了冻干了的野果,每当采集到野果子,大家乐不可支,尽量装载带回去给大伙吃,当然不能落下给带队的吃,带队的吃了后,则免去了批评和罚工分,皆大欢喜。有时候还可以遇到冻梨,一堆一堆的,开始时不知道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好梨,拾起来一尝一点梨味都没有,回去问长辈,原来是黑瞎子吃后便出来的。黑瞎子吃梨囫囵吞枣,被它们骗了好多人。最有趣的还是找核桃,找到核桃树不用往上看,要在地下找,山里的松鼠把核桃果子早就藏到了洞里,所以你往上看是找不到核桃的,只要在下面找洞口,就可以,只要找到一处就是一大堆核桃,皮都扒干净了,顺藤摸瓜,一棵树下可以找到不少洞口,都是现成的收获,把核桃带回住地,将带尖的一头插到火炭里,一会,啪一声响,一头便张开了口,用刀一别核桃让就落了出来,抠着吃。
五
东北的森林资源从很早的时期延续下来,至今在长白山和大兴安岭地带还有保持完好的原始森林,也有解放以后发展起来的二级森林。
盛夏的林海中到处一片生机,蓝天下,万缕阳光,照射着无边的绿地,风儿吹拂着树梢,雨露时常为它洗涤,保持它常新常绿,从喧嚣的闹市走进森林好像是换了人间,远远就可以听到布谷鸟的叫声,林荫密布,站在大树下,清爽宜人,小鸟见有人走来,不停地跳着叫着,互相传告着,像是在欢迎人们前来作客,满地鲜花,或依、或靠、或立,真是红黄蓝绿五彩缤纷。
森林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除了它本身对人类的贡献以外,他为无数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时时地调整着人类家园的生态平衡,可是我国森林覆盖面积只占16%左右,实在太少了一些人无视森林对人类的巨大作用,疯狂的采伐,山砍秃了,林子没了,由于植被着到了破坏,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造成了雨季不断地产生滑坡、泥石流,使我们人类直接着到了灾害,没有森林的防风固沙,大量的沙尘暴,经常侵扰着人们的平静生活,人类不断承受着沙尘暴的污染,失去了森林就失去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所以我们要时刻珍惜它,保护它,发展它。让森林时时为人类造福。
作者签名: 丛山峻岭中,无处不春风,四季春常在,唯独看青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