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落花风雨-个人文章

(往事如烟)(一)今我来思

落花风雨
2006-01-20 17:20   收藏:0 回复:1 点击:5079

    与春柳相识纯属偶然,今年春天,我的一位朋友将电话打给我,说有人与我通话。接着电话里说:“你就是秦关汉月呀!一天,我同你打招呼,可你没理我呢!”那时,我也是经常的到紫塞聊天室游荡,还为自己注册了“秦关汉月”的网名。春柳注册的名字是“飘渺孤鸿影”,这是我十分喜欢的名字,大概缘于我对苏东坡的那首卜算子的喜爱吧!他在黄州的那种落寞的境遇感染着我。听着春柳的这么一番话,我哈哈的笑了起来。于是,我就算认识了。
   读书是我的业余爱好,在阅读之余,有了什么感想还经常的写一些文字。2005年春天,我遭际着人生的低谷,还沉浸在丧父的悲痛中,有了这郁郁的情怀,便试图着写一些诗文之类的东西来寄托我的哀思。当然,我那时对诗歌纯然是不懂的,不讲平仄,不从格律,只凭着自己的一种感觉。同春柳认识后,我们就有了文字的交往,她发给我的第一首诗《昨日逢雪、偶成》,其中有“狂卷落叶千里蝶,劲催浮云万丈帆。旌旗猎猎江河冷,啸吼声声燕山寒。”的句子,将那风雪的气势通过灵动的文字凸显出来。使我想到了古人论诗中最看中的“唐人高迥处”的意境,那种兴由感发之气令人神往。于是我回了一首诗“又见唐人高迥处,新诗再遣到天涯。山城二月雪犹舞,应是天仙撒落花。”
   在春柳的鼓励下,我也试着写些所谓的诗词,以今天的眼光看,是很不成熟的文字。但当时确实在认真的写,每次将我的新作发给春柳,都会对我鼓励一番。我们之间唱和的诗作很多,我也逐渐的认识了一些同道上的朋友。一次,我将我自认为很得意的一篇诗作发给了一个朋友。朋友很快回了消息。“你是怎么看平仄的,诗是一门艺术,是有很多讲究的。”我当然的很困惑,急切的将电话打了过去,我同朋友谈了很长时间,其间可以看出朋友是真诚的。那时,我对我的诗作几乎没有信心了。在这个时候,我自然想到了春柳,说出我心中的疑虑。春柳回话说:“诗歌是自己情感的一种表达,并不是给别人看的,正所谓的孤芳自赏,有知音欣赏就够了。”我知道,她那是在鼓励我,但我确实又有了点自信。
   有人说诗人要跨越两道大门,在青春期跨进诗歌大门,在青春期结束时跨越智慧大门。而我,青春的大门永远的关闭了,智慧大门远未开启,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学写诗歌似乎很可笑的。对于新诗,始终心存一种敬畏的感觉,认为那是青年人的领域,看到别人洋洋洒洒的诗作,自己徒生羡鱼之叹。于是只好学着写些近体诗,我的这种认识与春柳不谋而合。春柳科班出身,凭着她对诗歌良好的理解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使她能够很自然的写出一些的好的作品来。中国是个诗的国度,《诗经》、《楚辞》成为诗的滥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源远流长,清光流韵,目不暇接。近体诗到了唐代已近乎完备,尽管后人费劲心力,可要想超越这座艺术的高峰是不可能的。当今社会,已远离了读经时代,诗歌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生活的快节奏已使人们无暇顾及到他,还有几人能够静下心来静静的读诗呢。热爱诗歌,似乎显得不合时宜,学写诗歌更觉得迂腐可笑。但我们确实是热爱着诗歌,真诚的去写。
   记得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曾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必有不依行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所以,我始终认为,人的气质是天生的,渗透到骨子里的。大气是人们读春柳作品时都感觉到的,但我却还有另一种感觉。分明从春柳的诗作里感觉到一种高贵典雅之气,象“素艳孤标披凤篆,潘江刘骨艳绝伦。”(黛玉)”凤翼孤翔帝苑阁,三千珠阙锁湘娥。“(元春)这样的句子,辞义高远,典雅高贵,是我辈所学不不来的,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气质吧,是与生俱来的品质。为此我曾将她比喻为“瑚琏之器”,使人有一种置身于庙堂之上的肃穆感觉。
   诗人,总要比常人有敏锐的感觉,能够探幽发微,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交遇产生的种种思想的涟漪,都会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所谓的感于内而发于外。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观古今诗作,无不如此。所以说,诗人的内心往往是沉郁的,就如太白飘逸的诗作,也掩饰不住其内心的失意。诗人的写作过程可以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春柳的诗作,无形中透漏着沉郁悲凉的气息,这个大概也是人生的主题,只不过通过她的诗作表现出来。
   也是在春柳的介绍下,我创入了紫塞论坛。我惊奇的发现,在自己的家乡还有这么一块文学的圣地。我叩开了论坛的大门,尽情的徜徉其间。我的业余时间几乎都泡在论坛里。我自己也曾自诩为文学爱好者,平时不时的鼓捣一些文字,报纸杂志也不时的刊发一些我的文字。但在论坛里,我看到了另一种风景,自由的写作,自由的发表,无须编辑的裁夺。我颇有一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在论坛上写着自己的文字。当然,我和春柳之间的唱和还是不少。
   一次见面后,春柳问我最近有什么写作打算?那时我确实有个写篇有关《红楼梦》的计划,我的想法是将《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穿起来,从其中发现一些线索。于是我就顺口说了,春柳鼓励说:“你可以到诗社发金陵十二钗的主帖,我来跟帖!”我只得暗暗叫苦,知道春柳误会了,用诗词的形式来吟咏《红楼梦》中的人物,何其难哉!况且我对于《红楼梦》本没有什么研究,我只得含糊的答应着,后来春柳频繁的催促,我只得重新搬出《红楼梦》来阅读,来一番恶补,又在网上下载词谱,照猫画虎的写了起来。在论坛上,我们似乎达成一种默契,我用词的形式来吟咏,春柳以诗的形式跟帖。缘于她的深厚功底和对〈红楼梦〉的理解,春柳的写作速度极快,使我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我也只好挖空心思的写下去。经过一个半月的时间,我的金陵十二钗题咏终于完成了。当写完最后的一首词后,我如同完成了一件使命一样,掷笔长叹。后来,我又发起了〈再咏群芳谱〉的主题,依然是我填词,春柳提诗唱和。有了这两次主题的锻炼,我的填词之路方觉走上正途。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于春柳,我始终充满敬仰之情,应该说,她是我诗歌写作道路上的老师。就在我写作此文时,窗外瑞雪飘飘,望着眼前飘舞的白雪儿,我突然想起了〈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诗句,正好以这样的诗句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也用其中的“今我来思”当做文章的标题吧。
  
  
  
  
   2006-01-18 20:03:20 
  
  
原创[文.心路心语]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