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蓝湖之鱼-个人文章】
向往阿里
□ 蓝湖之鱼
2006-01-24 18:02
收藏:0
回复:2
点击:4647
向往阿里
同学在阿里戍边,每次来信,看到朱红的邮戳上“西藏阿里”几个字,心中便生出难以抑制的激动。
他在信中常常描绘着阿里的神奇,叙述着一个个高原腹地的传奇故事。由此,我熟识了阿里,知道了冈底斯山、古格王朝遗址、班公湖,了解了世界屋顶上的旖旎风光、风土人情、珍闻轶事。不知有多少次我在心中描绘着冈底斯山的峻拔奇崛,一次我在电影《孔繁森》中看到它时,竟无端的潸然泪下,说不清何以会有这种痴迷、这种感动。初中时,听地理老师描绘印度版块和欧亚版块相碰撞的情景时,听的惊心动魄,它的遥远与神秘从那时起就令我向往。
几亿年前的青藏高原还是一片蔚蓝色的海洋,海洋中生长着珊瑚,地壳是零碎的、漂移的。后来,印度版块在飘移中撞在了欧亚版块上,两大版块一顶就是一亿年,两大版块在挤压中重叠隆起,于是lin 令世人叹为观止的青藏高原诞生了,海水流向东方,苍云跌落荒原,衰草寒烟、雪域群峰,一片冰雪世界,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昆仑山、黄河、长江的发源地,那个人人熟识的巴彦喀拉仅仅是高原群峰中的小兄弟,然而,它却维系着整个中国的生命线。
青藏高原的诞生肯定是大自然最精彩的壮举。当这片冰清玉洁、孤傲独立的世界轰然面世时,整个地球为之震撼,扭曲了模样,大地之母在经历创世纪的阵痛中自豪,多少生灵在着无比壮烈的典仪中变成祭品。
这里也曾走过多少传奇人物!每次当我站在兰州的最高山巅时,便不由自主的朝西望去,沿着蜿蜒曲折的青灰色长山,在苍苍茫茫的古丝绸道上,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传奇人物一路走来。
最初的显赫人物应该是那个常年修炼在山洞中、浑身张满绿毛,能飞升的米拉日巴。他投师马尔巴门下,以骇人听闻的苦修,以与苯教斗法的故事,在神山易主、佛教一统雪域中独领风骚。我仿佛看见,他在冈底斯山尖飞升,双目炯炯闪出如同冰峰样的锐气。此后又走过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的格萨尔王,他作为藏民族的一代英杰,南征北战,在喜马拉雅雪峰的背景下,挥戈疾驰。我们还不该忘记,唐代那个牵着大唐文化一路耕耘、从古长安进入吐蕃的文成公主,唐蕃古道上一程程山水,无不为奇女子的智慧浓抹重彩。
思绪飞跃时空,精神为之升华。我看见东西几千里,前后几百年!领悟了历史之永恒,古今英雄之一脉相承。
如今凡是在阿里生活过的人,工作过的人都可以称之为英雄。地理知识告诉我们,在海拔4500米以上,空气中氧气很稀薄,人在此容易被高山反应击倒。班公湖又称中国西海,海拔4500米以上,普通人经过此地睡一晚,第二天能否醒来就靠运气了。然而,驻守在此的解放军战士却能放舟湖上,站岗放哨、撒网捕鱼。同学在来信中告诉我这样一个小故事。一次,他和通讯员从狮泉河取信归来,骑着马过一条河,刚过了一半,通讯员连人带马被洪水掀翻。只见人已被洪水淹没,然而一只手却还高托着绿色的邮包。他在洪水中翻上翻下,那只举着邮包的手始终高擎着,因为邮包里放的是全连站友几个月才能收到的家信和情书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圣杜甫的喟叹和阿里人民用生命保护家书相比已大为逊色了。
我的同学1996年参军进藏,在我的记忆里他只回兰州探亲两次,一次是结婚时带爱人一起回来,一次是上军校路过兰州。毕业分配时,他完全可以申请留在内地,但他毅然回到了阿里,他说在他的军旅生涯中有三大得意之笔:一是在海拔最高、氧气最稀薄的神仙湾哨卡站过岗,二是在班公湖里洗过澡,三是在冰大板上撒过尿。仅此即可以领悟到他的豪爽胆气。他的得意之笔让人羡慕,感染的我常常不能自已,几乎有几次都准备赴阿里,终未成行而抱憾终生。在我的相册里保存着他的一张照片。他一身戎装,肩杠上刺刀的步枪,目光坚毅的站在飞雪茫茫的哨卡前,他的肩上、军帽上早已落下厚厚的一层积雪,犹如一尊雕塑,一株青松,望着这张照片,一幅幅震撼心灵的世界级艺术作品在眼前闪过,米开朗琪罗的《大卫》、罗丹的《青铜时代》、秦陵的兵马俑、敦煌石窟的菩萨、力士……而眼前的照片则与我有更多的亲近与灵韵。
我曾梦游阿里,一片凸凹的银白色世界,无数的冰山雪峰在天地间威严的耸立着;浩大无边的原始与沉寂震撼着人不敢呼吸,不敢言语,伸手可触摸蓝天的冰冷,感受人与自然的一体,犹如浑浊的我走进了浴场,在圣洁中洗礼。
也许这就是我向往阿里的理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