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扬可-个人文章】
在2006年的端口里打望
□ 扬可
2006-01-28 16:41
收藏:0
回复:4
点击:5077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间的脚步委实太快,眼看旧年已逝,新元复始,人人见长一岁。年是终点,它记录下了我们生命的痕迹;更是起点,润育着希望,开始了征程。年前的岁月,应该在悄然中把人情世事的磕磕绊绊、恩恩怨怨,一切的兴奋与不安全都化作春水,付诸东流。在迎接一个收获祝福日子到来的时候,赶紧抹去浮尘,擦亮梦想。然后,带着新一年的憧憬与希翼,祝福与美好,扬帆起航。也许,一个希望,又一个希望轮回周而复始,这便成为了年的哲学。
过年真好。到年了,终于有时间闲下心来盘计收获、反省过失、回味成功、计划将来;因为有过年,有了回家的机会,有了围炉夜话的欢畅。年,不只是一个节日,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年是什么?有 “五谷熟曰年”的记载,有驱赶一种凶猛怪兽的传说。一个丰收的节日,一段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经过历史的演绎,“年”已经结晶沉积在中国人的血脉脊髓里。被赋予了政治、人权、民意、感情等等多重含意。
骨肉团聚,儿孙绕膝,灯红酒绿,共话团圆。这是真正的“过年”啊。然而,这又仅仅是“过年”吗?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历经多少腥风血雨、内忧外困、多灾多难,这个民族不但没有被肢解、制服、消灭、轰然而倒,反而以其强大的韧性与钢性,内聚力与向心力,同化了曾统治过她的外紧力。中国文化蕴含着一种无可选择的优良,这就使她成为了我们连绵不断的五千多年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这种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中,构建起了我们优秀民族传统美德,在美德前传后教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就被淘洗成了一个伟大的民族。因而,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拯救和支撑着这个民族。在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血脉、精髓、灵魂和底蕴里,激荡奔涌、绵绵不绝,延续至今。 “过年”,成了中国文化最好的载体。
岁岁新年,今又新年。元旦已至,新年来临,我们即将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带去绿叶对根的祝福,带走根对绿叶的情意。我们的生命因年而变得充实,胸襟因年而变得宽厚而柔韧。还记得惠特曼的这句诗吗:“不论你望得多远,仍然有无限的空间在外边;无论你能数多久,仍然有无限的时间数不清。”我们 血脉里流淌着劳作的冲动,以及有耕耘必有收获的信念,开始了又一程“希望之旅”。祝福你,祖国!祝福你,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