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zimalian-个人文章

《 在外婆家过年的日子 》

zimalian
2006-01-29 23:34   收藏:0 回复:5 点击:5300

    旧历新年到了,因为放假,年前的街上比平时清静了许多,只有远近几声清脆的鞭炮声在喧染着新年的气氛。
  
   这些年来,由于祖国的飞速发展,民众生活条件的普遍提高,过年的场景已清淡了许多。象以往那种“穿新衣、戴新帽、吃饺子、放鞭炮”的祈盼已变成了日常惯有的生活。年,也就因此而失去了些许往日的魅力。唯有孩子们还惦记着那些压岁钱和各种烟花爆竹所带来的喜悦。
  
   每当想起过年所留下的印象,让我最不能忘怀的,莫过于儿时在陕北外婆家渡过的那些年了。那是黄土高原下一个古老的小城,那里有着从山西、河南、陕西三省聚居的人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在那里繁衍生活,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那片好客的土地。每年的迎接旧历年,对于他(她)们,就象一场热气腾腾的节日盛典,人们从腊月开始就张罗起来,里里外外的忙碌着、准备着、并享受着那忙碌过程中的温暖和快乐,兴高采烈地从心底释放着一年来劳作的疲惫。
  
   因为冬季的寒冷,那里学校的寒假也特别长。年前的假日里,每作完当天的作业,我们左邻右舍的女孩子们就叽叽喳喳地聚在了一起,今天在你家的炕头儿上,明天又到了她家的炕头儿上,围坐在一起兴致勃勃的学剪窗花。我们学着把薄薄的大红棉纸几张一摞的用细细的纸捻儿穿在一起,照着上边描好的花样儿小心仔细地剪着,每完成一个就会打开一摞儿,然后就笑闹着互相交换各自不同的花样儿。有昂首打鸣的大公鸡、长耳朵的小白兔、活波可爱的小狗、小猫、抱着大寿桃的喜娃娃、闹春的喜鹊等等,剪出来很多。予备着到腊月二十八那天贴在自家窑洞新换的窗纸上。那满窗棂白的洁净、红的鲜艳、把窑洞里映照的雪亮,好看极了。这也是黄土地上的人们在新年里不可缺少的一道民俗风景。
  
   年前的小城里,天天就象赶大集。住在塬上的人们为了置办年货,会从四面八方的沟叉山道里赶着自家的毛驴儿来到城里、聚集在集市上,细心地为自己和婆姨、娃娃挑选过年的物品,他们要在日落前装满毛驴背上的搭裢,然后,脸上挂着心满意足的笑厣匆匆赶回家去。我想,那集市也许就是早期的超市吧?那些天,我和小伙伴们也一起在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钻来钻去,去挑选我们最喜欢的年画。记得很多年后我又去外婆家,那窑洞的墙壁上还留着我当年亲手贴上的年画:“马兰花”、“春香传”、“天仙配”、搂抱着一条大鱼的娃娃、还有从旧画报上剪下的苏联明星头像。虽然那些画已年久泛黄,早没有了昔日的鲜艳,但它们留给我的温暖的记忆,脑海里浮现的那儿时的幸福印记,总会让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黄土地的年饭独特而又丰盛。她们蒸出很大很白的馒头,大馒头上又做了各种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常让人看了舍不得去吃。最喜欢外婆和邻家的婆姨打帮手摊出成筐的“米黄”,那是用黄灿灿的小米面做的,把事先发酵好的小米面糊糊舀在一字排开的七、八个平底小煎锅上,(锅下燃着的柴草要不温不火)摊匀成圆,等那糊糊稍一固定顺势折迭成半圆,再翻两翻,一个金黄、软香、甜滋滋的“米黄”就做成了,多少年过去了,长大后也曾走过大江南北、品尝过南甜北咸,但是却再也没吃到过象外婆家的“米黄”那样好吃的美味,它是我永远的思念。
  
   这时的外爷常负责磨面、买肉,买回肉来和外婆一起分了、煮了,再团出几种丸子、酥肉、做好“出油”的准备。那年月,食用油都不宽余,不知为甚么?每到“出油”(也就是用油炸东西)的时候,外婆总会让我守在门口,以拦挡那些闲来串门儿的邻居。据说“出油”时不能有外人来家,否则那锅里的油就会突然少去很多。至今,我也不明白那其中的道理......
  
   在外婆家过年的那些日子里,远近不绝的鞭炮声散发出淡淡的火药味儿在空气中弥漫,那鞭炮的气味儿让我时时感受着黄土地新年的热烈、纯朴、温馨、快乐。那美好的记忆伴着我走过了天真的童年、多梦的少年、成熟的青年,直到现在,那过年的记忆仍是我心中永远不能忘却的纪念!
  
  
原创[文.心路心语]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