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d120918-个人文章】
“禁放”令+“连坐”制考验了谁?
□ d120918
2006-01-31 15:27
收藏:0
回复:11
点击:5203
这座古城很荒唐、很滑稽。准确地说,“经营”(不错,不是管理城市,更不可能是服务城市市民。是的,是经营这个城市,或曰“运作”这个城市。有人因为私利或时髦而这般自我定位的,不是笔者发明创造的)这座古城的人很荒唐、很滑稽。他们在制定政令时,总能与最发达的城市或最不发达的城市纵横对照,振振有理,让小百姓哑口无言。比如:要想给某一公益性垄断企业(如水、电、公交等)的收费涨涨价,就抬出发达城市的价格水平说事,完了补上一句,“仍属偏低”,言外之意是在表扬表扬自已很仁慈,这时的他们可以忽略其居民收入是全国倒数第二的残酷现实;同一时间、地点,若再定“低保”或什么补贴时,因为要给低层没有话语权的人施舍实惠,他们立马又会扯出本城乃是“边远之地、落后之地、欠发达之地”等等的“遮羞布”来阻挡、来讨价还讨一番,面不改色,仪态磊落。就拿春节烟花爆竹的“禁放”令和“连坐”制来说吧,可谓荒唐之极、滑稽不堪,实属典经了。
这座古城是1995年随全国发达城市一起首批“禁放”的城市,很是潮流时尚,也很是骄傲自豪了一把。十多年来,“禁放”令如同儿戏,形同虚设,老百姓不买其帐,你禁你的,我放我的。政令的严肃性在民众的烟花炮仗声中一年又一年地被颠覆着,可城市的“经营”者们依然执着不改。甚是滑稽!
今年春节前,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上百个城市改“禁”为“限”,或干脆开禁了烟花爆竹,顺应了民意、民俗,一时人心大快、人心大顺。奇怪,平时最能追赶时尚、抢夺风头的这座古城的“经营”者们,很低调、不为左右上下所动,对民心、民意、民俗更是熟视无睹,依然保卫自己的颜面“不动摇”。并且推出了更为有力的举措:此城的公安部门“为了加大执法力度”,于2005年12月同城区各企事业单位签订了3600多份《禁放烟花爆竹责任书》,其主要内容是要求任何企事业单位负有确保本单位职工不燃放烟花爆竹的义务,否则将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云云……瞧啊!这又是多么的可笑、荒唐和滑稽的一幕闹剧啊!
笔者不才,更是寡闻,我们只听过封建社会有“株连九族”,有“连坐”制度。荣幸还是悲哀?“新中国”都快60年了,改革开放的“法制化”也推进了快30年了,地方官员怎么能抬出封建制度下特有的“连坐”制来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老百姓呢?是理亏、心虚、还是无能?!我一时无法确定,但有一点还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制定这一政令的人们一定是荒唐的、荒谬的、可笑的、滑稽的……,哈哈!
再来看看这“禁放”令、这“连坐”制的实际效果如何?
2006年1月28日中午开始,这座古城的一些地区零零星星地开始响起了鞭炮声……随时间的推移,声响越来越稠密、越来越响亮、高亢,……到了子夜,这座古城已被连绵不绝、一浪高过一浪的千年传统民俗的道具——爆竹声以及炫目多彩的焰火淹没了……
同时淹没的还有“禁放”令、还有那短命而又荒谬的“连坐”制……
这座千年古城的居民,世世代代顽强地生活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贫困之中。千百年来,只有到了腊月、正月,悲苦了一年的老百姓麻木的脸上才有一抹难得的欢颜。当地民谣中就有“有钱没钱,扫屋过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有钱没钱,放个炮仗过年…”一段,其中饱含辛酸,但也充满了那股不屈与乐观的质朴民风在里面。这才是这块热土上主流的民风、民情、民意与民俗,令人生敬!时代与社会进步到了今天,我们的父母官们为什么还要逆民意而动,穷挖千年传统民俗、传统文化的根呢?为什么要无情剥夺小百姓仅有的一点传统乐趣呢?!
城市的“经营”者,请好好用心、用脑袋想想事,好好为供养你们的百姓想想事吧!“禁放”令也好,“连坐”制也罢,它们不单单只是考验民众素质高下的,它们同时也更考验了为官者的你和一级地方政府的施政能力!
2006-01-29
作者签名: 榆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