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两处闲愁-个人文章】
弹《霸王卸甲》叹“儿女情长”
□ 两处闲愁
2006-02-07 02:35
收藏:0
回复:9
点击:824
弹《霸王卸甲》,叹儿女情长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骄傲,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片灿烂的奇葩。琵琶曲《十面埋伏》就是其中之一,乐曲取材于我国历史上的楚汉战争,描绘公元前约202年,刘邦和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境内)决战的情景。《十面埋伏》主要是歌颂楚汉战争的胜利者刘邦,全曲气势恢宏,波澜壮阔,充斥着金戈铁马的嘶杀声,冲锋陷阵的呐喊声和兵刃相接的撞击声。演奏手法极其丰富复杂,演奏者需要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和对乐曲的深刻理解,才能信任对乐曲的表达要求,属琵琶传统大套武曲的典范。全曲采用章回式结构,闭目欣赏之,犹如亲临刀光血影的古战场之中。
反映楚汉战争中同一场战斗的同一历史题材的音乐作品,还有另一首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霸王卸甲》。也是描述垓下之战,演奏手法也是极其丰富复杂,同样是采用了章回式结构进行描述,但乐曲的立意与《十面埋伏》截然不同,《霸王卸甲》是站在失败者项羽的角度上对这场历史战争进行描述的。乐曲颂扬了虽然是失败者的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气概,渲染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刚直形象和他令人崇敬的人格魅力。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他的部下士卒有情,对他心爱的虞姬有情,甚至对他的战马也充满了深深的情感。所以乐曲的基调在哀怨中充满了深情,悲壮。不过,这两首古曲,我更喜爱《霸王卸甲》。
《霸王卸甲》全曲以十三个不同大小的章节分段描述:
1、营鼓 2、升帐 3、点将(一) 4、整队 5、点将(二) 6、出阵(一) 7、出阵(二) 8、接战 9、垓下酣战 10、楚歌 11、别姬 12、鼓角甲声 13、出围 。第一段“营鼓”是《霸王卸甲》的序曲部。一开始就在琵琶的低音部以拂弦加长轮的手法,缓慢奏出如同朦胧的鼓声和断断续续的号角声,深情低沉而而悲壮。预示着这场战争对于项羽来说是悲剧性的结局。与《十面埋伏》“列营”中那明亮的鼓声、号角声,截然形成鲜明的对比。
乐曲虽然也描写战争,但全曲用于描述战争场面的篇幅远不及《十面埋伏》那样庞大,其中点将(一) 整队 出阵(一) 出阵(二) 接战等情节多是寥寥笔几笔,一带而过。乐曲却用了大量的篇幅着重刻划“楚歌”和“别姬”。这两段极其凄婉感人的情节。乐曲在“别姬”乐段中,采用了大量长轮手法.平时在琵琶演奏的教材中,长轮的演奏要求是颗粒清晰而均韵的,但用在这里的长轮,应该奏得断断续续,时隐时约,给人以苍白凄凉的奄奄一息的感染,“别姬”一段音调悲切缠绵,旋律线条由上向下层层流动,如哭如泣如诉,感人肺腑。当乐曲进入“鼓角甲声”时,更加强了悲剧调性发展。精巧细腻的轮指技法,含蓄内在的艺术感染力,侧重表现了此时的西楚霸王心碎肠断,体现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也是血肉之躯,也有泪水和情感,也有七情六欲,他也需要爱和被爱,也难以承受人间生离死别之苦的内在情意。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面对虞美人发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痛苦感叹,他不是诗人,他也不是文学家,这是英雄在与亲人生离死别时发自内心无奈的心声。
我特别喜爱这一首古曲,我不仅喜欢追思和怀念项羽的道德力量和人格魅力,更为项羽那种面临死亡时对爱的牵挂所感动。每当我弹奏到这一段时,就会有禁不住的热泪在眼眶里续续涌动。在弹完这一段长轮最后一个音节时,那轮奏深情哀鸣的五指会缓缓地离开琴弦,停留在琴弦上方,心潮难以平静,此时,琴声暂歇,但琴意仍在回旋,似乎在深深的叹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作者签名: 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君若蓦然回首,我便独倚灯火阑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