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落花风雨-个人文章】
(往事如烟)(二)如此老王
□ 落花风雨
2006-02-16 17:57
收藏:0
回复:1
点击:5052
我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涿州人,按说涿州离我们这里有千里之遥,怎么偏偏的要写他呢。我想说明的是,我很早就有写写他的欲望。虽然我们见面的次数不是太多。朋友有的要问。写如此的一个人,你写的好吗?确实,对于我周遍的人,经常见面,好象是很熟悉。可是你能保证真正的了解他(她)吗!我说的是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尽管你一生中,有些人常常伴随你的左右,但你能保证真正的理解他(她)吗?你可能永远也进入不了他(她)的精神世界。可有些人,即使没有见面,可能就已经熟悉了,那就是所谓的神交吧。当然了,见了面,一定是一见如故。仿佛早已熟知,就象是前生相遇过。
我对于本文众人公的,在没有见面前,经常听人说起过他。从人们津津乐道的话语中,我感觉到那老王一定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果然,我见到他的第一面,我更加坚定了我原先的认识。他实在是个有意思的老头呢。
说了一大套废话,还没有点明主人公的名字以及职业什么的,朋友们别着急,待我细细道来。老王叫王义民,老王是我自己对他的称谓,大家一律叫他王所长,是涿州玉米研究所所长。我称呼他为老王,一是他已五十多岁了,叫老王也算合适。二是他实在是个好老头,虽然在种子行业鼎鼎有名,但始终不改平民做派。我这样的称呼他,一下子就将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今天的文字是属于写意性质的,当然不能面面俱到。只能粗粗的勾勒几笔,试图勾勒出他的全貌来。那我就先从老王的两大爱好说起吧!要说老王的两大爱好,在种子行业可是人人尽知。一是喝酒,老王海量,对酒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即使到了今天这个年龄也是照喝不误。有时往他家里通话,往往找不到他本人,当然在在喝酒了。同朋友喝,没有朋友时,一个人喝。真的是不可一日无酒,不可一顿无酒。见到老王时,经常说起他的饮酒史,特别是同我,说的特别的起劲。因为他饮酒的启蒙地就是我的老家,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们这里是全国著名的种子基地,老王于是来到这里,他当时还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初来乍到,禁不住好客的主人相劝,于是大喝起来。结果酩酊大醉,在床上迷糊了两天。老王从此进入了酒徒的行列,同我们这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大家都觉得老王实在,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二是育种。按理说,搞玉米育种的不爱好育种爱好什么?但我说的是,老王比起其他的同行,还要更胜一筹。人生都会有种种的不如意,对待这些恼人不不如意,各人有各人的法子。老王到有自己的特点,以酒解忧是当然的了,很多人都如此,没有什么好说的。我们的老王还有解忧的法子,那就是到田地里。只要一见到自己的育种田,老王就象见到自己久别的情人一样。不要怪我用这样的词来形容,老王当然没有情人了,他依然是那个令人爱怜的老王。到了育种田,老王眼里就冒出别样的神采来。挽起裤腿就往地里钻,二十多年来还是不该。喝酒和育种占去了老王绝大部分时间,对于家庭也是放手不管了。当初妻子孩子还有些不理解。经常的开导他,但老王确乎有些冥顽不化,照样的我行我素,家人也就听之任之了。还接着我前文中的第一次见面说起。当我来到老王的四合院时,王夫人(我只能这么的称呼他的妻子)正在数落老王。“你呀,早将我们晒到一边去了。你说,你一辈子对谁亲呀!对你的棒子比孩子还亲呢,连睡觉做梦都在搂着棒子呢。你说,今天夜里又说什么梦话了,还在磨叨自己的棒子是吧!?”听着王夫人半是怜爱半是嗔怪的话语,我们哈哈的笑着。那时老王,也蹲在地上,咧着大嘴嘿嘿的了呢。
老王育出了不少新品种,在全国已是赫赫有名。老王对于育种已到了痴迷的程度,对于别的事情自然是不太关心了。就说经营的事吧,他不是太在行,或者说是心不在焉。对于自己繁育出的品种,如何能卖个好价钱却不太理会。很多人靠他的品种富裕了起来,可他依然还是那个清贫的老头。他的徒弟悄悄的离开了他,还带走了不少好的材料。靠着这些材料,徒弟另起炉灶,育出了好多品种。老王与他打起了官司,经历数载,案件反反复复,几经周折,终于的胜诉了。但追赔经济损失已经不可能,法院也是不了了之。老王坚持追讨,最近又想起了网上通缉的主意。我曾私下问老王,你如此的折腾,究竟是为什么?老王嘿嘿一笑,我也知道,追讨经济损失是不可能的。但要大家都知道,只要徒弟不赔偿我损失,他永远都是在逃犯。实行新品种保护以来,育种行业十分的火爆,各大企业纷纷的寻找新品种。于是大家就研究起老王来。常常是将老王盛情的邀请到酒桌上,一番殷勤相劝,老王就飘飘然起来。于是开怀畅饮,于是酒意微薰,于是谈判,于是签合同,于是握手言欢,于是宾主大喜。醒来后才知道又上了人家的圈套。有时也很后悔,再遇到如此的情景,依然是开怀畅饮,依然酒意微薰,依然谈判,依然签合同,依然握手言欢,过后依然是后悔。不善于经营是老王的弱点,人际交往也不是他的强项。评审品种过程中,明明是表现优良的品种却不能审定,其他人的品种却堂而皇之的榜上有名。老王的品种都是在外省吃香,到本地却屡遭红灯。老王也很无奈,他曾自嘲的说墙里开花墙外香吗!照这个发展趋势,我真的要带着我的品种到国外去闯荡一番,说不定联合国还要给我颁奖呢!
老王似曾有过得意之笔,第一次见面,在酒桌上,高谈阔论自己同舌战美国专家团的故事,那确实是令人钦佩的故事。当时,正赶上外国人进军国内种子市场的时候。老王可是豪气冲天,发誓要成为中国的种子长城。同美国专家谈判,不带任何资料,全凭自己大脑中储存。于是美国专家惊叹,一致的伸出大拇指称赞。在酒桌上,老王还是意气风发,仿佛我成了美国专家似的。后来,每次见到老王,在醉意朦胧中,必然要说起他的得意之作,每次的细节都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