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落花风雨-个人文章

所谓的韵文

落花风雨
2006-02-16 18:04   收藏:0 回复:1 点击:5422

   
   诗经、楚辞、汉赋、魏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韵文发展的脉络,他们有一个发展与继承的关系。
   上述的韵文大部分能够歌唱的(汉赋除外,唐诗也有相当部分能够传唱)。汉字的四声是很特别的,四声的创立当在魏晋时代,当时佛教开始盛行,为了翻译佛经的需要,人们创立了四声。以前的诗只讲求韵,而无平仄的要求。抑扬顿挫的声调再配以音乐,当然就显出韵文的美妙来。于是,一种有别于过去诗歌的另一种新的文体产生了。过去传统的诗歌我们称之为古诗,后来的成为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到了盛唐,近体诗已经发展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格律是相当严谨的。那时产生了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一种文学文体发展到完美也就是到了衰落的时候。五代十国时,一种新的韵文题材诞生了(有人所在唐代就已经出现),那就是词,当然那时人们还没有充分的认识这种体裁,称为诗余,也就是诗的余味的意思,这里包含着轻蔑的意思,好象还登不上大雅之堂。为词这种韵文文体奠定基础的是〈樽前集〉和〈花间集〉,宋人将这种新兴的文体发扬光大,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旋律。南宋末期,姜白石、吴文英精通乐理,词的格律已相当的完美,于是就到了次的衰落时候。 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清新活泼的新的韵文文体,元曲充分吸收了民间俚语,可以嵌字。演唱起来生动活泼。那时,中国的汉人正在蒙古人野蛮的统治下,“八娼九儒十丐”是那时的知识分子地位的写照,没有进入仕途的可能。于是他们的才智充分的爆发出来,完全是一种自由的写作状态。
   以上所说的各种文体都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比如我们谈到诗,都会想到唐诗,因为诗歌在唐代最为辉煌。但并不是说其他朝代没有诗,到唐代完备的近体诗,以后各个时期都有人在写,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但同唐代当然是没法比的。近体诗格律严谨,确实的难写,即使是有深厚文学功底的古代诗人,要想写出好的近体诗来,也是很难的,他太束缚人了。所以即使是唐代近体诗大家李白、杜甫依然的写着大量的古诗。从诗、词、曲的发展趋势看,对于格律是渐渐的宽松的。这似乎对我们有些启示。
   还是回到今天的话题中来,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种新的诗体出现了,我们将他称为新诗或者现代诗,但他不是韵文。是在借鉴西方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很多的朋友爱好他,也有很多朋友写现代诗。他的语言确实是活泼的,善于表达情感。但我也同样认为,他的语境过于朦胧,语言过于西话。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方式有一定差异,因此使我产生一种隔膜。这也许不是现代诗的不足,可能是我们诗人过度追求某种风格使然。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价值。同样,近体诗是中国传统的诗歌,今天也有人在写,尽管早没有唐代的社会基础(唐代取士是靠诗的),但我们也不能厚此薄彼。格律束缚人,但我认为,既然学写近体诗,就得遵守格律诗的规矩,尽管初期很费劲,写的不如意。但规矩还是要的,经过长期的磨练,或许能够达到一种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地步。到那时,你尽可尚意和尚法。
   看到野渡的帖子和眠云的转帖,偶有所感,随意说几句,说的不对之处,请朋友们指正!
  
  
  ◎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