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絮随风起-个人文章

公车座位与人文

絮随风起
2006-02-16 19:39   收藏:0 回复:4 点击:5340

    众所周知,在公车上总有几个“老弱病残”的特座,一日,45路车正准备开车,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手拿老年证上了车,径直走向“老弱病残”座。对着一位模样像农妇的中年女子大声说:“没有看见这是‘老弱病残’座么?”“哦,看见了”“那没有看出来我是老人么?”“看见了”“那为什么还不让我呢?”“瞧你眼前不是有空位子么!”“可我就要坐这特位,这是我的权利!”那女子慢慢拿起身边的拐杖,努力地站了起来,向老者身边的那个位子挪去,老者惊异并尴尬。
   记得在什么杂志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作家梁树声曾与某外国友人,驱车在一条狭窄且尘土飞扬的小路上,他试图让友人超车,但友人却说这样好像不太礼貌。眼见着前面车上两位漂亮的小女孩嘻嘻的笑着从后车窗看着他们。不一会,前面的车突然停了下来,友人开门下车与前车司机低声说了些什么,那辆车向边上靠了些,友人开车超了过去,梁树声诧异,他们怎么知道我们要超车?便问友人,友人道那位司机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他说不能让孩子们从小就认为车子在前面是理所应当的,要知道相互关心、谦让。
   想到这里,我明白了之所以梁树声要用36堂课来讲“人文”。“以人为本”其实有很丰富的内涵。在上层来讲应该是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发展;而在底层不就体现在人们生活更自在、更快乐、更友善么?这位老者是不是需要再补上“人文”这一课么?还有多少人需要补呢?
  
原创[时事关注]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