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胡杨乡人-个人文章

迷魂烟雨忆江南(问篇)

胡杨乡人
2006-02-24 19:25   收藏:4 回复:16 点击:5940

    三次去江南都是在雨季,湿漉漉地走了很多书中诗词中读过的地方。沉淀几年后,有关江南的文章却一直写不出来,感觉欠下了江南一笔旧账,时常被这个情结折磨着。经常在问自己:难道我没有读懂你吗——江南?
  
  为了读懂江南,我曾住进杭州西湖边的小巷,零距离走进江南。端坐龙井村问茶,问倒了茶农;漫步苏堤看柳,柳下寻得古人诗句;泛舟西湖淋雨,摇乌篷船雨里水里觅景。曾在雷峰塔下走断桥,三潭映月观游鱼,飞来峰下数佛像。也曾在岳飞庙里唾秦桧,缘园小坐思姻缘。茶的杭州,水的杭州,佛的杭州,高大水杉的杭州,遥远传说的杭州。景点与否的开发文化、开光与否的佛像文化、极端繁荣的龙井茶叶文化,精明透顶的导游文化。在神奇的古越大地上,我却更钟情于你的钱塘江的潮汛文化,梦想着驾驭那涌动的金戈铁马,立在潮头荡涤躁狂和浮夸。
  是因为龙井茶没了虎跑寺的水,还是蚕丝裙少了婀娜的身段,杭州,我记住了你那一脉山气、水气。
  
  为了读懂江南,我乘坐夜间轮船,沿大运河直上苏州。12个小时中手扶船舷夜读江南。那些石头和石头上的历史堆成的叫做坝的岸,那些失之交臂的超载的运输船和船上点火做饭的人家,那些匆匆掠过的岸边的灯火和灯火下的漂亮的房舍,那些连着太湖的水道和水道通往的水乡泽国。土地在水里,他们叫田;楼房立在田间,看不出城市与农村的界限。神奇的大运河,富裕的大运河,浑黄的大运河,负重的大运河,从历史缓缓流进历史的大运河。我惬意于这大运河里的舟楫穿行,感受这条贯通南北的水道曾经和我的家乡也和北京相连,现如今依旧如此繁忙。于是我担心那浑黄浊臭的河水还能不能把蜡染的花衫洗净,给船娘一个亮亮丽丽的春天。
  是因为没能听见太湖里粽子般粘粘的船歌,还是驱不走阿炳那琴弦上历史的悲怆,大运河,我记住了你那缓缓流淌着的运气、财气。
  
  为了读懂江南,我曾在苏州穿街走巷,遍访历史名园。耦(其实本意是“偶”的)园里的爱情,留园的亲情,拙政园的世情......那小门洞大纵深的隐喻,那回廊楼榭的精巧,那池塘假山的风雅,那花梨紫檀的别致。建筑艺术被浓缩的苏州,山水景观被袖珍了的苏州,天地世情被把玩着的苏州。听琵琶里的雨打芭蕉,赏评弹里的幽怨婉转,凭吊那些过去时光里的悠闲款款的说笑和嗫嗫懦懦的脚步。枫桥边看渔夫修船,虎丘寺听晨钟暮鼓,感受着历史中悠远厚重的苏州,现如今绢绣的苏州,纸扇的苏州,香火的苏州,游客的苏州。苏州囊括了造园艺术,建筑艺术,笔墨丹青艺术,甚至艺术的艺术。当然,那歌舞楼台也抹不掉隐士艺术,纨绔艺术,颓废艺术。据说苏州郊外黄金般的地上,已经有人开始构建现代私家园林。于是我感慨复原的苏州,融合的苏州,拓展的苏州,等再去时你给我看的不知道又是什么园。
  是因为那些园子里氤氲邪瘴的味道,还是评弹里声缓调低的表情,苏州,我记住了你那满城的娇气、柔气。
  
   除了那水气、财气、柔气,江南是梦,江南是画,江南是记忆……江南,难道我真的没有读懂你?
  
原创[文.心路心语]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