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般若草-个人文章】
南怀瑾词典·论语(6)
□ 般若草
2006-03-02 20:55
收藏:0
回复:5
点击:811
论语别裁(上)
(33)【博爱谓之仁】——全部《论语》的中心谈“仁”,“仁”是什么?过去有几种解释法。最有名的是“博爱谓之仁”,许多人谈到仁的意义,都会这样的答复,而且以肯定的语气说,这是孔子的意思。其实错了,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也不是孟子说的。孔家店的两大股东——孔、孟都没有说过,这是孔家店伙计——唐朝的韩愈讲的。在唐朝大家也讨论什么是“仁”的问题,而韩愈下的定义:博爱叫做仁。
韩愈的思想并不是孔孟的思想。他是研究墨子的专家,墨子的思想就是“兼爱”,大家现在忘了韩愈是研究墨子思想的专家,所以他把墨子的思想,融会到儒家思想中去,把“兼爱”换一个字,改为“博爱”,等于把长袍脱掉穿上西装而已。后世不明真相,就以为“博爱谓之仁”是儒家思想的解释。我们并不一定说韩愈这个定义下得不对。我们的态度要客观,真理只有一个。
读感:经是经,论是论。“经”是圣人的原文原意,“论”是弟子和后继者的论文,然“论”往往仁者见人,智者见智,所以就有中正和偏颇之别,我们当本严谨客观之态度,还圣人本来面目,这是就是孝祖。
(34)【三家村】——《里仁》篇第一段——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照三家村学究的解释就是:“孔子说,我们所住的乡里,要择仁人的乡里,四周邻居都是仁人君子就够美了。”真不知道世上哪来许多仁人君子。对“择不仁,焉得知?”他们解释说:“我们选择一个居住地方,假使不住在仁里的当中,这个人就算不上智慧的聪明人。”如果真这样,那么我们大家都是笨蛋!
现在依照我们新三家村学究的解释,“里仁为美”意思是我们真正学问安顿的处所,要以仁为标准,达到仁的境界,也就是学问到了真善美的境界。“择不处仁”的意思是我们的学问、修养没有达到处在仁的境界,不算是智慧的成就,这是第一原则。
(35)【说仁解字】——中国古代“仁”字是这样写:人两足走路旁加个二,为什么不就旁加个一?“二人”是两个人,就是人与人之间,有我就有你,有你我就有他。有你我他就有社会。一个人没有问题,有两个人就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爱、怎样互助的问题,就是仁。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这是文字上的解释。
(36)【里仁】——孔子对于仁的注解全在《里仁》这一篇中,本篇里都谈“仁”的用,谈它的用,比它的体来得多,正如孔子在《易系传》中所说的:“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这个“里”字应该作为动词看,当然也指居住的地方。但是居住的地方,有处的意思。“居、住、处”在古文中,有时是表示站或坐在那里,是动词。
我们知道了这些道理,就了解居、里的意义就是“自处”,“里仁”的意思也就是一个人如何自处在仁的境界。处世处人都要有“自处之道”
(37)【父母在不远游】——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古人见父母老了,怕没人照应,而不远游,即使要远游,也一定要有个方向。这种解释,我不大同意。有哪一个人出门会没有一定方向乱走呢?到月球去也还是一个方向。我认为“远游必有方”的方是指方法的方,父母老了没人照顾,子女远游是必须有个安顿的方法,这是孝子之道。“方”者应是方法,不是方向。
(38)【孔子之志】——子路问孔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就是《礼运篇》中大同思想的实现,这是最难做到的了。“老者安之”社会上所有老年的人,无论在精神或物质方面,都有安顿。“朋友信之”社会朋友之间,能够互相信任,人与人之间,没有仇恨,没有怀疑。“少者怀之”轻年人永远有伟大的怀抱,使他的精神永远有美好 的理想、美丽的期盼。也可以上说永远要爱护他们,永远关爱轻年一代。我们仔细研究,如果这三点都能做到,真是了不起的人。这样的人,如果要为他加一个头衔,就是圣人,或者神仙,或者如来。因为这三点对上一代,自己这一代,以及下一代都有交代。此即所谓圣人境界,很难做到的一件事。
作者签名: 见人都欢喜,无须再拜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