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纯蝶-个人文章

论“红”

纯蝶
2006-03-04 13:40   收藏:0 回复:8 点击:5159

    合上《红楼梦》,已经很晚了,而早已疲倦的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孩提的纯真时代,爸爸给了我一“沓”《红楼梦》,无知年幼的我却还只沉浸在那一篇篇色彩斑谰的童话世界里,对灰姑娘的同情,对白雪公主的喜爱,对海的女儿的敬意,对穿新装的皇帝的厌恶,对一个个故事人物都有着相当的感情色彩,可我却把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遗忘在了身旁……现在回想起来,我却不知如何来形容我幼时的无知!
  《红楼梦》里一段段精彩的细节流进我心里,一章章感人的故事涌进我心中,一首首优美的诗句滑落在我心底。从林黛玉到贾宝玉,到荣国府,到薛宝钗,到大观园,到金陵十二钗……
  我也永远不会忘记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薛宝钗的乐观向上,贾宝玉的天真善良,王熙凤的聪明机警……
  我明白黛玉的离伤经历,就如那《桃花行》里“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葬花词》中“试看春残花落尽,便是红颜老死时”。林黛玉因有伤感的经,所以才能写出如此伤感之词,不论在“海棠社”,还是在“桃花社”,林黛玉的诗总是那么独具一格,不管如何,只要专心拜读她的文章,泪,也会潸然而下……
  我更晓宝钗的开朗,就如她《临江仙》里“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即景联句》中“谁家碧玉萧,鳌愁坤轴陷”。薛宝钗就是有这样的性格,才会作出这样的诗,正是在她的诗中,我看到了光明,看到了乐观,看到了心中的朝阳,她与黛玉的个性完全相反,但我却认为两种诗中都有韵味,都会让我感到一丝惊心动魄!
  我也知宝玉的才气,《有凤来仪》中“迸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分碎影,好梦正初长”,《蘅芜清芬》中“蘅芜满静院,萝薛助芬芳”。总而言之,他的诗中充满了美:人性的美,自然的美,和谐的美,他的诗竟然会让我有股清气扑鼻的味道!在他的笔下,无论多平凡的竹都会美丽起来,无论多平凡的花更会美丽起来,就连那一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得小草也能充满光辉……
  我无论如何也不忘了贾、林、薛三人之间的悲剧,宝玉与黛玉爱的痛彻心扉,宝钗在一旁倒成了第三者,看着都让人心痛!我也不会忘了贾家的败落,偌大的荣国府、偌大的祖业毁于一旦,子孙们不争气,又有何办法?我不会忘了那些曲折的情节:林黛玉寄居荣国府,刘姥姥攀亲进贾府,林黛玉痛吟葬花词,秋爽斋始结海棠社,慧紫娟以情试宝玉,美晴雯蒙冤遭驱逐,金玉缘宝玉被定亲,贾贵妃病逝凤藻宫,林黛玉抱恨离人间,老祖宗寿终归地府……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不就是一部《红楼梦》?因果报应、人间情感,都融入了《红楼梦》,而一部《红楼梦》的结束也就如人生般曲折的完结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跛道人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