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天堂的沙-个人文章

藏行散记

天堂的沙
2006-09-06 11:22   收藏:1 回复:15 点击:2605

    藏行散记
  
   引言
  
   从西藏回来转眼就十多天了,这些日子,我重又被忙碌而紧张的工作所缠绕,每天又开始了多年不变的循环往复的奔波生活。然而,许多时候,我的眼前仍然不停地浮现出那些红衣的喇嘛、纯蓝的天空、满坡的牦牛和高高的雪山,以及那永不停息的转经的人流。我知道,刚刚过去的在西藏的二十多个日日夜夜,它们会像思想的糖一样,一直粘附在我的心灵深处,让我在滚滚红尘之中,得以有了一个完整的清凉而纯粹的梦。
   想起马丽华的一句话:“对于未来者,西藏是个令人神往的佛界净土;对于在此者,西藏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离去者,西藏,你这曾经的家园让多少人魂牵梦绕——西藏,就其实在的意义来说,更是一个让人怀想的地方。”是的,这些怀想是一种愉悦的心思,有如一股股清泉洗涤和灌注了我的全身,让我在繁杂和喧嚣的时候,重又回到那些美丽的日子中去。
  
  
   通向拉萨
  
   人的一生有许多的梦要做,我也记不清是哪天的哪个时候就突然做起了要去西藏看看的梦。我又是一个很倔强的人,越不容易实现的就越想去试试。可是当我终于安排好工作,说服了家人,行将出发之时,一起要去的同伴却因故不能成行。只好紧急在网上,在身边找伴,也未能如愿。一次从未有过的旅程,我是一个人开始的。
   准备好睡袋,羽绒服之类的必须品后,就已经是满满两个大包了。感谢妻子,她同意了我的行程,还默默为我准备了许多用品。在晋城汽车站,就在大巴车要出发的时候,送我过来的朋友小赵和二君又为我买了一大堆吃的,我是在温暖和关爱中踏上旅途的。车到郑州,当我背着大包小包行进在车站广场的时候,还是有些胆怯和心虚,想想滚滚人流中,我还要在兰州、西宁、格尔木等地转车,独行的种种不便确实很多。进站,上车,安顿好行李,大滴的汗珠涌在脸上,看着同车的人们三三俩俩,车厢里一片热闹和嘈杂,我能感觉出一个人出行的疲惫,更多的时候 ,它是心里上的。我知道这一路上,就只能用亲人和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去排除那些寂寞和不安,因为他们,我是一个幸福的人。
   在西宁火车站,已经能看到到拉萨的长途客运班车,我清楚我的梦想是越来越近了。这个四面环山,海拔2千7百多米的青海省省会城市,最新一届的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刚刚在这里结束,却看不到市民脸上的兴奋和激动。街道上、树荫下,经常能见闲聊和下棋的悠闲的人们。这是一个节奏舒缓,轻松愉悦的城市。这里的炒面片和酸奶会让人大饱口福,也是寂寞旅途中醉唇和舌头的美丽风景。
   西宁到格尔木的火车在一个叫哈尔盖的地方停留28分钟,我翻开随身携带的诗集,找到西川的《在哈尔盖仰望星空》一诗,走到哈尔盖的土地上,此时此刻,满天的星斗深邃而辽远,“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你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像今夜,在哈尔盖/在这个远离城市的荒凉的/地方,在这青藏高原上的/一个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旁/……我像一个领取圣餐的孩子/放大了胆子,但屏住呼吸”,当年的西川也是这样站在这里,写下的这优美沉郁的诗句吗?此刻,有一种陶醉是属于我一个人的。火车还要经过一个叫德令哈的地方,那是海子的德令哈,“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也是一个神秘而令人神往的地方,找到列车员询问,到那里的时间是凌晨的3点多,看来海子的德令哈,我只能在梦中轻轻叫喊了:“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早晨醒来,明显地感到了冷,穿上秋衣秋裤,身上暖和多了,记得出发时,我一直不想带那么多衣服,现在想想,妻子的决定是多么果敢与英明,此时此刻我的心也在慢慢暖和起来。透过早晨薄薄的阳光望出去,车窗外是连绵的荒漠,没有人烟,没有绿色,黄色土地像一个没有穿衣服的孩子,显得孤僻冷静,这是怎样的喊叫呵,空旷中,只有火车的声响在拍打着它们,这就是在等待中即将开发的我的西部大地吗?
   为了有更好的进藏准备,我在海拔将近3000米的格尔木休整了两日。这里的高原气候让我明显感到嘴唇干裂和身体上的不适,在药店买到了高原红景天和西洋参含片。但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新鲜感仍然让我想更多地了解这个连接西藏和内陆的中间城市,时值首届中国盐湖城暨昆仑文化旅游节在这里举行,我得以有了更好的机会。整个街上,到处都是大幅的广告,条幅,处处是一片喜庆和节日的欢乐气氛,印象最深的是到处能见到成群聚集在一起的人们,他们在地上铺一块单子,买些啤酒和瓜子,开始喝酒聊天唱歌跳舞,看着他们简单而满足的神情,你会不由自主地感染那种情绪,随着他们的快乐而快乐起来,像是到了天堂。晚上在街上闲逛时,碰上了三个从重庆骑自行车过来的老人,他们最大的66岁,最小的也58岁,骑自行车在路上已经辗转走了俩个多月,途径了甘肃,新疆等地,目的地也是西藏。在和他们的交谈中,我感到了生命的伟大和内心精神的崇高,那是一种真实传递过来的力量,它让我对我的西行之程信心倍增。和他们合影留念之后,目送他们渐行渐远,心里不由地默默为他们祝福祈祷:祝愿一路好走!
   还是没有伴(后来知道,要在格尔木住武警招待所,那里才是四方背包客云集的地方),再往前就必须坐汽车了,买了氧气袋和葡萄糖,我跳上了到拉萨的卧铺班车。说是国营车站,实际上都已承包给了私人,为了多赚钱,车主把每个铺位变短,再多加些木板,尽可能地多拉人。拥挤的车厢里让人窒息和不安。我的旁边是一对从广西来的夫妇,他们很友好地把我视为朋友,因为整个车上大多都是藏族人,一种特殊的氛围和气味弥漫着整个车厢。同车的还有一个年轻的外国女孩,她的铺位在最后的通铺上,想想和那么多异乡人挤在一起,要经过30多个小时,真的是需要一种别样的勇气。最后上车的是一个从北京来的女孩子,也是一个人,不过20出头的样子,把大大的旅行包放好后,却发现自己的铺位已经被别人占领(那里卖票很没有次序,经常一个铺位给了两个人),协商未果,她只好在我和那对夫妇中间的过道挤了下来。车开始缓缓驶出格尔木。
   北京的女孩名字叫游游,一种刚毅和果敢镶嵌在那张青春和朝气的脸上,形成了一种别样的从容和美丽,得知她一人已经在新疆内蒙的许多地方转了一遍,心里不由得有了佩服之情,想起当年,我是真的少了这种勇气。还有那个外国女孩,车过一个什么检查站的时候,司机居然叫她躲进车的后备厢,大概有30多分钟,她才又重新回到车上,原来也是为了省钱,好像她是什么手续未办,这样便躲过了检查。方法不对,但勇气可嘉,异乡异地,我真切地感到她奔涌的坚强和力量。
   车内的空气异常的不好,但幸亏有车外一路的美丽风光。修建中的青藏铁路已经初见雏形,它和青藏公路一路伴随蜿蜒而行,穿山架桥,蔚为壮观地横亘于高原之上,让人为它的建设者所叹服,所吸引。黄昏时分,车到西大滩,大家下车拍照,吃饭,喝水,方便。冷空气扑面而来,玉珠峰顶白雪皑皑。大地显得格外空旷和辽远。
   昆仑山口,不冻泉,五道梁,我知道随着车的前行,海拔也在越来越高,已经有人开始恶心呕吐等反应,我感觉还好。和过道上的游游换了位置,我也收起了一路上紧紧盯着车窗外风景的眼睛,开始躺了下来,高原反应果然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我慢慢开始感到头是越来越不舒服,心也有些慌。含了几片西洋参,迷迷糊糊地进入了高原梦乡。半夜感到有人从我身上踩了过去,睁开眼发现车停在路边,大家下车方便,我也爬了起来,却感到自己手脚发软,全身出虚汗,有一阵子,几乎不能控制自己,手扶住上铺的栏杆,大口的喘气,身体像不是自己的,头也明显得肿胀发疼。车厢里呕吐和喘息的声音此起彼伏,这个时候我看到同车的许多人已经开始吸氧了,可怕的高原反应终于还是来了,我摸索出红景天和西洋参,干吞了下去。车再次出发的时候,我感到自己像块没有着落的石子,找不道可以停靠的地方。但我还是努力在心里安慰和调整着自己,没有吸氧,没有喝葡萄糖,坚强度过了那一段像是丢失了身体的难捱的时光。好一些的时候,我询问了司机,他们说那就是海拔高达5千3百米的唐古拉山口。我还是胜利了。笑容悄悄挂在自己灿烂的心上。
   又是一个新鲜的日出。窗外的绿色明显地增多,随处可见牧人的帐房和牛羊,也能看见身着藏袍的人在路边等车。我知道,车已经进入了美丽的藏北草原,眼睛又开始不够用了,那些蓝天像是美丽的盘子,那些白云就是天空的果实,好的风景真的可以打败身体的不适,我感到自己成了一个骄傲的勇士,正在清点着无边的收获。当窗外闪现出现代化的店面,广告牌和穿校服的学生时,梦中的拉萨已经到了眼前。
  
   八郎学旅馆
  
   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太阳似乎很近很近,伸手好像就能够着。不高的建筑与内地小城市相差不大,间或有一两间藏式风味的建筑在告诉我这真的就是拉萨了。车终于停了下来,广西的那对夫妇显然不是第一次来,轻车熟路似地打的走了。游游有朋友事先联系好了吉日旅馆,我是没有任何办法的,跟着游游到了吉日,没有想到由于刚好赶上西藏的雪顿节,这里已经没有多余的床位了,她和她的朋友帮我找了好几家旅店,却都是客满。最后是她那个朋友的朋友冒着满身大汗在非常有名的八郎学旅馆帮我联系了一张床位。感谢她们,萍水相逢却对我热情相助。此后的日子,再也没有碰见到她们,我也祝福她们能永远快乐青春健康。
   八郎学旅馆是一个藏式建筑的旅馆,有着棕红色和白色相间的外观和屋顶,还有飘扬的经幡。三层楼的建筑中间是大门,门廊的旁边是接待室,在服务台的旁边是一个有各种纪念品的柜台,而那些藏族妇女却不向你推销商品,甚至没有多余的话和多余的表情。在这里,住一天交一天房钱,可以随时到公用洗澡间洗澡,每天上午还给免费洗衣,四人间25元一床。已经非常疲乏的我,毫不犹疑地住了下来。一个藏族女人帮我提了一个大包,先是要上很长的石阶,然后是金属梯子,在三楼七号找到自己的床位。刚要躺下来休息,一个风风火火的女孩推门进来,一问知道她住在我里面的床位上,起初还是有些惊恐和疑惑,但我没有表现在脸上。书上早看到过在许多旅游城市,都有男女混住的现象,没有想到今天就让我碰上了。晚上知道了另外两张床位分别是来自日本的一位先生和武汉来的一位张女士。此后的日子,我分别和不同国籍不同地方的许多人同居一室,在这里大家能愉快地交流各种旅游信息,互通收获和心得,而没有国界和地区差别,也没有贫富,文化水平高低,社会阶层的差别,有的是和睦和友好,有的是热情和互相帮助。我开始慢慢适应并喜欢上了这种见惯不怪的生活。
   八郎学接待室外的墙上有一块黑板,上面帖满了各种语言各种笔体的条子,都是找伴一起出游的,有去看天葬的、去阿里珠峰的、去林芝的、去无人区探险的等等。它的作用真的很大,它能让许多像我这样出来的人轻易找到旅伴(在那里大家都互称驴友,一个非常别致的名称),我后来去那木错和山南,都是在这里找到的驴友。现在记忆很深的是一则招聘到大昭寺一起磕长头的启事:闪电行动,到大昭寺磕长头一周,工具自备,人员不限。下面是联系电话。一看还是几个外国人组织起来的。总之在那里你会找到个各各样称心如意的驴友和线路,费用还会省许多。
   在八郎学经常能见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和普通话说不好的香港澳门以及台湾的同胞,大家都是一条路上的驴友,因此相互之间特别的友好,见面都会点头打招呼。尽管语言不同肤色不一,但温暖是能传递和交流的。旅社的走廊上,常常能看到有人在聊天、有人在用餐、有人在商量下一段的行程、有人手捧一本书,头却朝向上方,看着或晴或阴或下雨的天空发呆。到了晚上,许多人会聚在一起,弹吉他、唱歌、喝酥油茶……摇曳的灯光中,微风的拂面下,动静相宜其乐融融也。这里的一情一景,一事一物,就像是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过起了那种无拘无束的校园生活。
   八郎学的建筑,八郎学的招贴栏,八郎学的服务,八郎学的走廊,八郎学的老外,构成了八郎学的全部。这就是让人留恋忘返的八郎学旅馆.(未完待续)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