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遇见未知的自己》中当若菱落难之时被老人问到:你是谁?但她绞尽脑汁也没能给出一个正确而完整的答案让老人满意。实际上,是若菱自己对自己的答案不满意,而老人则代表真正的智慧。 这是书的第一章,一开头我就要面对这个问题并进行思考:我究竟是谁? 我也会像若菱一般,将自己的身份罗列一番:姓名,年龄,工作,家庭等等。然而,真正的我却不知躲藏在哪里。 我不是哲学家,但偶尔也会问自己,我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来到这个世上到底为什么? 内心总有一种感觉,我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我应该更好,更强大。我的能量应该影响到更多的人。 这只是一种内心的感觉,一种冲动。我曾想象自己拥有权力,掌控一间公司或者一群人;也曾想象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帮助遭受心理困扰的人走出困境,亦或是帮助家长认识自己的孩子从面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若让我来分析自己,我就发现我的想象完全是在弥补我的人生需求。 学心理学的朋友曾推荐我做了皮纹分析测试,通过指纹来看我先天的特质。结果有些在意料之中,有些真让人大吃一惊。 先来看看我的测评报告吧。 1) 踏实肯干 诚恳务实 -----这一点我全面保留,是个诚恳务实的人,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份内甚至份外的事。 2) 有创意 逆向思维能力强 直言不讳 我行我素 好新鲜生活 独行侠 追求与常人不一样的生活 -----这一组特点在成长的过程中完全被压制了。因为母亲是一个特别强势的人,性格倔强,不容他人有反驳意见。一直以来母亲的意愿就是我的意愿,我必须听话,必须服从,没有自由的选择。所以我常常被迫放弃自己的需求,甚至被误解也没有解释的机会,或者母亲并不相信我的任何解释。这使我有些时候非常压抑,背着母亲常会流泪。而且有时候对母亲甚至有些愤恨,却无能为力。 3) 海绵样吸收、倔强,喜欢简单的逻辑思维、防御心强 ------这些除了倔强之外还是有的。我喜欢看书喜欢听别人讲述一些事情。在阅读或聆听的过程中我常常将其中的许多东西吸收为我所有。更年轻时,有时候太容易接受了别人的观点,甚至会失去自我。现在会在吸收的过程中进行过滤,也许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原本我的性格是有明显的内向和外向两个层面,但目前是外向为主。这一点倒是让人高兴。朋友曾经感叹过,在我母亲如此的重压下也仍然能拥有乐观开朗的性格实属不易。 4)追求完美、严谨 批判 压力状态下会逃避 注重细节 重形象 害怕批评喜欢被赞美 -----这一组部分被保留,这个特点显示出我是对自己要求很高也是对他人要求很高的,但我不去要求他人,反而不断提醒自己没有那么强。这是报告的分析评论,除了“害怕批评喜欢被赞美”这一条,我对其他的分析感受不太深,,也许是我不能深刻的认识自己。 5) 自我感觉良好 反应快 说话直接 挑剔 心眼小 做事标准高,能本能地先看到他人的问题和不足 对他人要求高 对自己相对宽容 会为自己找借口。 -----这些特质已经很不像我了,这是最被压抑的一部分。 6) 讲义气重情义 不擅拒绝别人 有时会因他人的要求而勉强自己 乐于付出 喜欢给人建议 吃软不吃硬 ------这些保留了一部分,讲义气重情义是无可置疑的,而不擅拒绝别人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有所改善。其他的基本保留,我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 7) 模仿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在乎他人感受、配合度高 包容 缺乏自信 敏感 回避冲突 容易受他人和环境影响 ------这是我最被保留的一些特点。呵呵,分析看来是因为母亲的强势效应下,我为了减少冲突而慢慢形成的特点吧。 当然母亲不完全是不称职的,她的坚强与乐观也影响了我。她培养我读书的习惯,培养我独立的能力,这都使我受益匪浅。记得我从小散文看得比较多,纯散文类型的书就有好多本。而且像是《读者》之类的含有所谓心灵鸡汤的杂志也看得比较多,因此学会了原谅、谦让与包容。也许这是我为什么依然乐观开朗的原因所在吧。 朋友分析说我的性格优点有很多,但有几个互相冲突的地方。因此我的内心会常常有矛盾和冲突。也因为一些特质在后天被压抑和改变,所以我找不到自己。 换句话说,“真我”被种种本不属于我的思想意志、情绪所包围,我失去了与“她”的直接联系。因此我时常陷入痛苦之中。而我希望变得更好、更强大、被认同的想象,无论是掌控公司或者一群人,亦或是成为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只是潜意识里想弥补自己成长过程中从未曾体验过的经验。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 复
------------------------何处汇成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