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文谈天下版主:戈壁红柳912     晴雨西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何军邑 收藏:1 回复:7 点击:6240 发表时间: 2008.01.09 01:18:13

如此经济学“高论”


   茅于轼先生是我曾经仰慕的经济学家,著述多,影响大,有权威。像我这等贫寒人家出身的人,起点很低,读书太少,境界不高,对茅先生这样大师级的人物,还真高山仰止,当他是一个人物呢。我读过他的一篇很哲理的文字,《人生的意义》,让人深有启发。茅先生在文章中写到,他活到快80岁时,用了整整4年时间,一直在思考人生的意义,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生的意义在于,享受人生,并帮助别人享受人生”我觉得有道理,甚至把茅先生的这些思考做为让我“茅塞”能“顿开”的金钥匙,倍加珍爱,反复揣摩,略有心得,并身体力行之。但是,从现在开始,我要重新估量他这个人。我怀疑的,主要是他的人品,用古人的话说,他是否为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君子。察其言,观其行,我发现,茅先生不是君子。按说,茅先生在接近80高龄时,应当保持晚节,做一个对社会大多数人有益的人,做一个“享受人生,并帮助别人享受人生”的人,可惜得很,他没有做到,他不但没有帮助别人享受人生,反倒拉穷人的孩子享受人生的后腿。
  
  2008年1月5日,79岁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做客“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作《国富国穷?制度和中国的经济改革》演讲,“站在全社会的角度”,高谈阔论“大学学费要提高,很多人反对,我是赞成的”,还说“我也主张电价要涨。”茅先生讲到,目前的中国高校里,穷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20%,如果高校学费降低,是让不穷的人,有能力支付高学费的人搭了这个便车。这老先生还说,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提高学费,通过提高的学费,以增加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来解决穷人上学的问题。茅先生的言论,如此旗帜鲜明地同像我这等穷人的孩子过不去,令我气不打一处来,禁不住唏嘘良久。
  
  中国如果再多几个像茅先生这样的“二奶”经济学家,那我的农民兄弟姐妹们和城市贫民们,真的没有活路了。茅先生也曾经说过:“人民群众往往不明白谁是真正维护他们利益的人。”不知道是我愚钝没有理解茅先生的话,还是其实茅先生自己维护的只是一少部分人的利益。
  
  茅先生近80高龄的人,恐怕没有精力去贫困地区做深入详细的调查。信口开河——这个属性,怎么变成了当今“二奶”经济学家的共性了呢?
  
  穷富的标准是什么?中国有多少穷人?高校有多少穷人的孩子?茅先生知道否?
  
  据《中国贫富标准线》最新公布的数据看:
  超级大富豪年收入在5000万以上
  大富豪年收入在1000—5000万
  富豪年收入在300—1000万之间
  富人年收入在100—300万之间
  高产者年收入在30—100万之间
  中产者年收入在15—30万之间
  低产者年收入在8—15万之间
  穷人年收入在3—8万之间
  很穷的人年收入在1—3万之间
  非常穷的穷人年收入在5千—1万之间
  穷得没衣服穿的人年收入在1千—5千之间
  穷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穷人年收入在100—1000元之间
  穷得几乎要死的穷人年收入在30—100元之间。
  
  根据这个标准,何某人的年收入不到2万5,属于穷人里面很穷的人。而我周围的人,比我不如的,还有不计其数。在我所在的城市和地区,我这样的很穷的人属于本地区中等收入者,而我这样的人在这个地区占了1%不到,其他的人,基本是属于非常穷的穷人(年收入在5千—1万之间),穷得没衣服穿的人(年收入在1千—5千之间),穷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穷人(年收入在100—1000元之间),穷得几乎要死的穷人(年收入在30—100元之间)。可以肯定地说,我所在的地区,98%的人都是很穷的人。比起一年打工辛苦到头来只挣几千元甚至只有几百元还要养活一大家子人的我的许多农民兄弟们,我算是日子过得好得很的。不知道茅先生属于哪个阶层的人?
  
  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3587元,其中甘肃、陕西、青海、宁夏、新疆、西藏、贵州、云南、广西、四川、重庆等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这个数。也就是说,在这些广大的地区,大多数的农民每天的收入不足10元人民币!如果按照前面的《中国贫富标准线》算,恐怕农村的穷人是几个亿。而我国城镇居民接受最低生活救济的人数估计约占整个城镇人口的1/10,达到2204万人。这仅仅是按照某一指标统计计算的数字,如果我们把贫穷的标准再往国际上靠一靠,那么城镇应接受最低贫困补助的人数就可能不是1/10,而是更高。具体数字比较敏感,我在这里就不细说。但大概穷人能占多少,大家心里有数。
  
  这么庞大的穷人队伍,他们的孩子难道生下来就不聪明,考不上大学吗?自古寒门出高士,如今也一样,穷则思变,穷人的孩子,为了改变穷的命运,他们努力,他们以超过富人孩子百倍的努力,攀登学问的高峰,考入大学。我的家乡会宁——西北高考状元县,这里的孩子,和我一样,穷苦出身,大多数家庭年收入不到1500元,而每年高考都有众多学子被送入高校,几乎每家都有一两个。据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各类高校学生总数已经达到4300多万。茅先生自己在一篇文章中曾经说,“目前中国的富人在总人口中只占不到5%”,那么这些5%的富人阶层的孩子,如果每年其中有两到三成的高三毕业生陆续进入高校,就算入学率达到100%,也占不到高校学生总数的80%,估算只会占到35%左右。据前面《中国贫富标准线》,可以大胆推定,高校学生中,占绝大多数的学生是,穷人的孩子。既然有这么众多的穷人的孩子在高校,那茅先生之所谓高校学生中的穷人只有10%-20%的说法,站不住脚,而茅先生如前所述观点中所谓“站在全社会的角度”,也不可信。
  
  茅先生说提高学费,可以用奖学金和助学贷款的方式回报穷人的学子,这更是谬论。一方面,穷人和富人,虽然经济上有区别,但在智商上,不会差太远。穷人中有聪明孩子,也有不聪明孩子;富人中有聪明孩子,也有不聪明孩子。穷人的孩子可以拿奖学金,富人的孩子也可以拿奖学金。另一方面,富人的孩子本来从小就拥有天然优越的教育资源,在有些方面,见多识广,学习相对要好,成绩不俗,在同等智力条件下,富人的孩子拿奖学金的概率,要比穷人的孩子大得多。茅先生的谬论,想当然地以为,“平民气质”的穷人孩子一定比“贵族气质”的富人孩子学习好,能拿到奖学金,这可能嘛?!另外,只有上了高校,才能享受奖学金,上不了高校的,谈什么享受奖学金呢?穷人已经够穷了,根本就上不起学,如果再按照茅先生的理论,提高学费,那不是把更多的穷人孩子关在了大学校门之外吗?那些经过东挪西借,四处欠债终于上了高校的穷人的学生,那些用茅先生所谓的提高高校收费后转为“教育贷款”上学的穷人孩子,从一开始,就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债务和为以后还债而要艰辛努力的思想包袱,人生负担何其重也!穷人的孩子,怕是一辈子又要做穷人了。再说了,每个高校提高后的收费,如何去转化为教育贷款,也是个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各自为自身利益着想的高校之间、财政部门之间、商业银行之间,如何把收来的费用通过高校—财政—金融部门,变为教育贷款,然后很顺当地贷给穷人的学子,操作难度非常之大,茅先生是否想过,如果想过,恐怕也是在想当然,一厢情愿。退后一步讲,就算是提高的学费能很规范地转化为教育贷款,教育贷款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很顺利地给穷人孩子的,其中的猫腻也很多,具体实行起来,很难做到公平、公正。茅先生所谓用提高学费来帮助穷人孩子上学的高论,从实践的角度讲,也站不住脚。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高校收费问题,说到底是教育公平问题。随意地提高高校收费,把众多的穷人孩子挡在大学校门外,就是教育不公。莘莘学子,十年寒窗,一朝高考,却没有金榜题名的喜悦,而是为高额的学费忧心忡忡,何其哀哉!作为一名资深经济学家,茅先生怎么就看不到?怎么不帮这些穷人说话呢?“二奶”经济学家的属性,规定了茅先生不可能为穷人仗义直言,难怪“人民群众往往不明白谁是真正维护他们利益的人”,让茅先生受委屈了。
  
   新闻链接:http://business.sohu.com/20080106/n254487726.shtml
  
  

------------------------
何军邑的网站:http://hejunyi.chinavalue.net

热点.时事关注收录 原创[时事关注]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茅于轼:臭不可闻的经济学“高论” 回复时间: 2008.01.09 12:56

    无论谁论,都不可脱离实际.
  
  雨珊精灵!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寻梦之旅 Re:茅于轼:臭不可闻的经济学“高论” 回复时间: 2008.01.09 20:14

    呵,好可爱的雨珊.
  
  穷富的标准不一,自然说法差距大了.如果那个茅老眼中家庭收入有一万元就不算穷人了.高校穷孩子只有那么10-20%就可能成立了啊.
  
  的确的许多穷孩子还是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这么高的学费穷孩子读不起.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解读高校只有10-20%的穷人子女.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碧水蓝天 Re:茅于轼:臭不可闻的经济学“高论” 回复时间: 2008.01.09 21:01

    我们也是很穷很穷的一类人了!现在就开始为孩子积攒上大学的钱。高昂的大学学费让我们瞠目!何况偏远贫困山区的农村孩子们呢?!高校里这些10-20%的穷人子女或许就是在明天为我们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放弃读大学对他们公平吗?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残文 Re:茅于轼:臭不可闻的经济学“高论” 回复时间: 2008.01.10 12:06

    有理有据,好文章!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不为穷人说话,他就不是个好人!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古货人新 Re:茅于轼:臭不可闻的经济学“高论” 回复时间: 2008.01.10 17:19

    呵呵~~有一点你没有看透~~不是他不明白,亦非说一套做一套~~标新立异~语不惊人死不休方显大家风范~~。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静谧港湾 Re:茅于轼:臭不可闻的经济学“高论” 回复时间: 2008.01.11 01:10

    人活一辈子,大约总要经历成功、失败、得意、郁闷等等的过程,这些过程组合起来,便是一生了。既然是组合么,总有个顺序问题,调皮捣蛋放在前面,浪子回头或者老妓从良之类,总会得到别人的夸奖,至少,不再说三道四,遇到好心肠的,还能博得几声赞许。倘若那顺序掉换一下,便有点老不正经了。
  运动员的勃发的年龄段不是很长,莫非这经济学家出成绩的年龄段要比运动员长很多,活到八十八还能结个瓜?
  这些年也不流行打鸡血了,但如果让一个蔫耷耷的患者精神饱满地走上一段路,对现代医学来说,当不是什么难事。我们也不妨建议那些有些烧的人,稍稍有感觉的时候就去打一针,也免了在夕阳西下时,走在路上还要让劳苦大众在背后指指戳戳。若实在不想受一针之苦,花两块钱,买个痒痒挠,也很见效。
  军邑关注民生、关注学子受教育之苦,拳拳之心,天地可鉴!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再回杨林 Re:茅于轼:臭不可闻的经济学“高论” 回复时间: 2008.02.22 19:14

    教育可以是产业 但永远不是商业
  经济学家如果不搞学术了 最好离教育远点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