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文谈天下版主:戈壁红柳912     晴雨西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胡杨林边的看客 收藏:0 回复:11 点击:838 发表时间: 2015.07.03 00:23:16

乡愁,是心上的老茧


  倘若让自己给诗集《月光的碎片—(微型诗自选50首)》重起个名字的话,《乡愁,是心上的老茧》、《纤绳上的月光》两者必居其一。
  
  自己是一个硬着头皮读诗的人。对于诗歌,每每读不懂诗意读不出味道,感受不到诗的魂体会不出诗的魅力。不愿承认自己的水准低,理解能力差,故而常常读些诗。自己又是一个只读遇到的诗的人,极少主动找诗来读。
  
  是在林子里遇到残文先生的,读先生的诗就从进林子的那一刻开始了。先生一路不懈地写了下来,自己默默地一路读下来。八年,足以让人沧桑。先生的诗依然不断地出现在林子里,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八年,遇到了又失散,邂逅如擦肩的人和事林林总总,先生的身形不改,静静地坐在自己的面前。
   “乡愁,是心上的老茧”,是自己不断读先生的诗,反复品味其用心后慢慢形成的总体感觉。用心思考,用诗表达乡愁,这对于先生来说并不是在赶一时之潮流。时常想,先生的手中是拉着一根绳子的一端的,他将它牢牢地系在家、故乡、爱这些都可称之为根的地方。先生是执著的,甚至是顽固的。他舍不得把手从绳上移开,就如同他舍不得把满怀敬意、爱意与欢喜的目光从父母从爱人从孩子身上移开一样,哪怕是片刻。先生是不在意自己目光聚集的对象在沐浴这目光后会有何种反应的,先生坚信这目光是善良的,是温暖的。
  
  先生常会抖上一抖,拉上一拉这根绳子,好让另一端的人们感觉到根及其所在。
  
  自己觉得这根绳绷得是很紧的,绳子那端的人们在挣脱,想摆脱这根绳子的束缚。他们已经意识不到根的存在,根的意义了,至少在人生的一个阶段里是如此的。
  这根绳子成了纤绳,先生也就成了纤夫。这就是上面提到的《纤绳上的月光》名字的由来。
  
  茧也好,纤绳也罢,它们是修辞,也不完全是修辞。深埋其下的是先生对人应该成为何种人,应该如何应对世事的变迁,在潮流的裹挟中要不要确立、怎么确立个体状态的关注。诸如此类的问题,先生通过诗,在诗中通过人、亲情、家乡的山水草木和人之间关系这样的载体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读先生的诗,是不难发现这回答中是含有期待的成分的。在自己看来,先生的执著与不厌其烦,使这股股殷切的期望化作了茧,化作了月光。
  
  把思绪从文学上移开,再次回到当下,于自己偏好出发沉想时,先生诗歌写作的社会学意义渐渐呈现了出来。
  
  当社会沿着一条路无所顾忌地向前发展的时候,平衡由此而来的有可能引起社会整体失衡的冲力的力量的存在,在自己看来是非常必要的。先生的诗代表了这种力量,就如同近二、三百年来,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保守主义文化一直制约着唯理主义、经验主义、自由主义的极端化一样。这正是自己能感受到的先生的诗的社会价值所在。在唯有发展方可上台面的语境下,先生认真、不知疲倦地开掘着多元化这块荒地,把生命体验融于诗歌,伸张了多元化一个极为重要价值:对独占的制衡。
  
  在多元化步履蹒跚的当下,先生的诗难得,亦更珍贵。


热点.鸟过留声收录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乡愁,是心上的老茧 回复时间: 2015.07.03 11:46

   
  拜读了文老《月光的碎片—(微型诗自选50首)》,感慨诸多,遂推荐给老林友“胡杨林的看客”共赏。
  自称“看客”的看客,难得并非看客。在林子里,他一路看,一路读。大凡奇文,必作唱和、应对,极其认真!是个热心的看客!

回    复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乡愁,是心上的老茧 回复时间: 2015.07.03 11:51

   
  此评,不仅有感而发,把着文老脉搏的同时,触摸到诗人浪漫的情怀、和掌心上的“老茧”!
  ——不错!赞了!荐了!

回    复    

回复人: 露棱 Re:乡愁,是心上的老茧 回复时间: 2015.07.04 17:13

    时光流逝,你静坐眼前,远亦不远,静淌眼前。

回    复    

回复人: 残文 Re:乡愁,是心上的老茧 回复时间: 2015.07.07 10:04

    不知该如何感谢看客老师从社会意义的深度和广度为拙作写序。这是老朽终生不能忘怀的,只有沿着老师所期望的高度跋涉,才是老朽的心意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残文 Re:乡愁,是心上的老茧 回复时间: 2015.07.07 10:12

    在此,也再三感谢自始至终搀扶老朽走过这人生最后一程的红柳师妹!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红笺小字34 Re:乡愁,是心上的老茧 回复时间: 2015.07.11 02:00

    在唯有发展方可上台面的语境下,先生认真、不知疲倦地开掘着多元化这块荒地,把生命体验融于诗歌,伸张了多元化一个极为重要价值:对独占的制衡。
  
  ***精彩的序!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无名510 Re:乡愁,是心上的老茧 回复时间: 2015.07.24 10:27

    乡愁,是心上的老茧 ---前两日才看了这篇字,乡愁,是心上的老茧 几个字 总出现在脑海里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雁字云笺 Re:乡愁,是心上的老茧 回复时间: 2015.07.28 20:50

    如此点评很久不见了。把没读过先生诗的人应或是没认真读过老先生诗的人提醒了。先生诗歌写作的社会学意义渐渐呈现了出来。点评本来就形如散文诗般。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柯紫贝贝 Re:乡愁,是心上的老茧 回复时间: 2015.07.29 05:12

    谢谢!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小耳 Re:乡愁,是心上的老茧 回复时间: 2015.10.15 08:47

    能这般静下心来读诗的人,不多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第一印象 Re:乡愁,是心上的老茧 回复时间: 2016.03.24 20:43

    拜读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